
-
在赓续光荣传统中锤炼过硬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百年作风建设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光荣传统熠熠生辉,熔铸为我们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在学思践悟中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自觉赓续和发扬作风建设光荣传统,凝聚...
-
推动中国治理现代化多维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重塑了党风政风,更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
塑造新时代风貌和特质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深刻改变了党内政治生态,更外溢至全社会,成为新时代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它从最初的一项纪律约束,发展为...
-
以优良作风扛稳发展重任
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党员干部保持优良作风,扛稳发展重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面对发展的“新题目”、改革的“大文章”,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在关键时顶得住压力,在挑战面前扛得起重任,在复杂变局中从胜利走向胜利。
-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持续发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党开展深入贯...
-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水源区生态经济发展
水利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而言,只有坚持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产业转型与制度保障四轮驱动,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人民的关心厚爱。牢记嘱托,南阳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应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狠抓改善民生着力点,扎实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
加快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文旅产业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这一重要论述为河南做好文旅融合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河南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
-
传承守护中医药文化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时先后前往白马寺和龙门石窟,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一直流淌在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精神命脉中,守护着千年的文化之根与代际传承。牢记嘱托,南阳坚持传承守护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在保存、研究、...
-
让文化遗产更好走进公众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中华文化瑰宝。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的保护体系,让文化遗产以更现代、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公众生活。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期理论版推出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部分专家的理论文章,围绕生态经济、民生改善、中医药传承、文旅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为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凝聚起牢...
-
发挥舆论监督对作风建设的“前哨”作用
舆论监督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重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前哨”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
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政商关系如何,直接反映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以及企业文化和市场秩序,决定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优劣和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亲而...
-
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可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这位“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主人公,记账时“千”字和“十”字不分、搭火车误点,最终因“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的糊涂认知,延误救治丢了性命。这一辛辣讽刺的文学形象,也给予我们作风建设上的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不兴伪事兴务实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有一系列关于务实工作的文章,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不兴伪事兴务实、改进作风、做务实之人的要求。这对于我们坚决反对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兴伪事,说到底,就是做名实不符、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事。在主政地方时,习近平同志指出,...
-
“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面子是人与人交往中维护尊严与体面的一种心理需求,大多数情况下,要面子无可厚非。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在制度、纪律和原则问题上“抹不开面子”,往往容易“丢面子”。面子一旦被扭曲异化,就会成为腐蚀党员干部的糖衣炮弹,成为违规违纪行为的遮羞布。
-
以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必须坚定信心、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南阳牢记嘱托,立足自身优势,以“五聚五提”为总抓手,在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勇担使命,探索高质量发展...
-
高水平诚信建设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法治和诚信建设,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强诚实守信的价值引导,提高政府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水平。这一重要论述既为南阳加强诚信建设,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提出新目标新要求,更为...
-
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首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
聚才引智解锁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指出“人才是希望”,强调高素质人才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的核心引擎。南阳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需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解锁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为实现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