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望远 赤子初心
一一 纪念孙中山先生
唐跃鹏
踏入孙中山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一件件文物与史料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先行者的人生轨迹,尤其对他十五岁时远赴檀香山(香山)求学的经历,感触尤深。“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7岁到香港求学,“暇时辄闲步市街,见其秩序整齐,建筑闳美,脑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正是这段旅程,如同一扇骤然打开的窗,让一位少年看到了世界的波澜壮阔,也照见了自己故土的沉疴积弱。
那时的中国,在清王朝的暮色中沉睡。而年轻的孙中山在海外亲睹了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社会制度与思想文化,强烈的对比在他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看到的不仅是轮船的迅捷、电灯的光明,更是一种焕然的生机与秩序。这种直观的冲击,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故土的落后并非天命,而是源于僵化封闭的体制。一颗忧国忧民的种子,自此在他心中埋下,悄然发芽。
这段宝贵的经历,没有让他沉溺于异乡的繁华,反而坚定了他回归故土、改变家国的决心。他的志向,并非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发自肺腑的“为民众而战”。他的目光超越了朝代的更迭,投向了四万万同胞的福祉。他所追求的,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是一个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未来。这份“天下为公”的初心,成为了他毕生奋斗的灯塔,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从未熄灭。
理想固然辉煌,道路却无比崎岖。从发出“振兴中华”的第一声呐喊,到策划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就是“坚持不懈”最真实的写照。十次革命的失败,未曾磨灭他的意志;流亡海外的困顿,不曾动摇他的信念。他知道,推翻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如同移山填海,非一日之功。正是这份“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惊人毅力,最终汇聚了时代的洪流,迎来了辛亥革命的惊天霹雳。
1912年,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权的更替,更是将中国从帝制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思想的闸门。他推翻的不仅仅是一个清朝,更是终结了一个时代,为中国走向民主与文明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今日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不仅是缅怀他的历史功绩,更是要传承他那份始于香江、惠及九州的精神财富:那份基于开阔眼界与深刻反思的民族责任感,那份“为民众而奋斗”的赤子初心,以及那份百折不挠、推动中国进步的坚韧意志。
这种精神,穿越百年,依然是我们前行路上宝贵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后人,以同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懈奋斗,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向着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前进。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行者之志,永世流芳。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今天晴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