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院士齐聚南阳把脉稻米产业 正丰全产业链模式引行业聚焦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七位院士齐聚南阳把脉稻米产业 正丰全产业链模式引行业聚焦
作者:  王鹏

  南阳网讯 (全媒体记者王鹏)9月23日,2025全国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将在河南南阳拉开帷幕。这场由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河南正丰农业实业集团承办的行业盛会,以 "构建稻米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新生态" 为主题,吸引了孙宝国、谢华安、张启发等七位 "两院" 院士领衔的 300余位产学研代表参会,其中南阳本土探索的 "正丰模式" 成为大会焦点议题。

  顶尖智囊团绘就产业升级路线图

  本次论坛堪称稻米产业的 "智慧盛宴",院士专家团队将从战略、技术、生态多个维度为产业发展定向导航。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将阐释 "大食物观" 下食品创新的新路径,为稻米产业跨界融合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聚焦 "科技赋能与粮食安全",解析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

  在品种创新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的 "绿色营养超级稻" 研发成果与湖南隆平高科秦鹏团队的优质杂交稻选育进展,将展示我国水稻品种改良的最前沿突破。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征宇关于碳水化合物研究的新思考,与江南大学团队在淀粉加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有望破解稻米精深加工的关键技术瓶颈。

  生态种养与数智化转型成为本次论坛的两大热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将介绍稻渔生态种养的优良品种选择方案,安徽捷迅光电高春团队研发的 "AI 质选超级智能体" 则将展示人工智能在粮食加工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为行业提供数智化升级范本。

  正丰模式破解产业链价值提升难题

  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河南正丰农业实业集团探索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备受瞩目。该集团通过 "创新引领、融合赋能" 的发展战略,已建成 3 万余亩高标准水稻基地,构建起从品种研发、订单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正丰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在种植端,通过 "旱改水" 技术将南阳3万多亩旱地改造为优质稻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在加工端,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功能性健康有机胚芽米、糖尿病人专用米等多类高附加值产品,已有三种获得专利稻谷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90% 以上;在品牌端,打造 "宛丹良禾" 区域品牌,通过 "鲜米坊" 现碾模式重新定义大米新鲜标准。

  "正丰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实现了 ' 从田间到餐桌 ' 的全链贯通。" 联盟专家表示,该模式通过建设投资1.3亿元的稻米产业中心,填补了南阳规模化大米加工的市场空白,预计可带动当地50万亩水稻种植区实现价值提升,为 "粮仓变粮商" 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生态重构

  大会期间,一批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合作项目将正式签约,包括智能化大米加工厂、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等落地南阳的重点项目。正丰集团还将与多家科研单位签署功能性稻米联合开发协议,推动富有机硒稻米、米糠油等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论坛设置的 "南阳优质稻米展示区" 将集中呈现当地 10 多个优质稻品种及精深加工产品,其中正丰集团开发的婴幼儿专用米粉、低糖米饭等创新产品,生动诠释了 "全产业链价值提升" 的大会主题。同步举行的优秀论文奖、技术创新奖评选,将进一步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我国稻米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院士专家的战略指引与正丰模式的实践探索形成呼应,有望为全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南阳方案",推动我国从稻米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跨越。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