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鲁静薇 赵政)9月20日,“京豫皖美:中国式现代化与伦理文化建设研讨会”在南阳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安徽、河南三地高校、科研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共话伦理文化传承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动能。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会长王淑芹,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靳凤林,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王海滨,安徽省伦理学学会会长路丙辉,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伦理学会会长朱金瑞,河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闫明月,南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爱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董豪,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鄯爱红、赵爱玲,秘书长沈永福,安徽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赵平,安徽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董军,河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姚毅、郑小九、陈娱等出席开幕式。王海滨、王淑芹、路丙辉、闫明月、董豪分别致辞。姚毅主持开幕式,朱金瑞致闭幕词。
王海滨指出,伦理学是关乎道德价值建构和文明秩序塑造的深邃学问。此次“京豫皖美”研讨会汇聚三地智慧,融合北京的理论创新、安徽的徽文化实践与河南的中原伦理底蕴,既是对“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理念的践行,也是推动中华伦理文化现代转型的重要平台,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的伦理内涵。南阳作为范蠡诚信精神、张仲景仁心医德的发源地,是中华伦理实践的生动缩影,为研讨提供宝贵研究范本。他呼吁与会学者以创新思维和理论成果推动伦理学问的新发展,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王淑芹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前面临感性化、工具理性扩张、个人主义及价值相对主义等伦理挑战,亟需加强伦理文化建设。她呼吁学界深入探讨现代性道德困境,推动价值理性回归,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道德支撑与精神动力。
路丙辉感谢河南省伦理学会尤其是南阳理工学院的周到安排,对北京伦理学会的加盟合作表示诚挚欢迎,表达了对河南省尤其是南阳市丰厚伦理学资源的期待和向往,期待京豫皖美这个平台将来在发挥三地伦理学人促进学术交流、投身伦理文化建设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闫明月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厚的伦理文化支撑。此次研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伦理文化建设”,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
董豪介绍南阳理工学院校情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与伦理文化教育,将南阳丰厚地方伦理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促进伦理教育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期待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传统美德与现代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使伦理文化更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主旨报告环节,靳凤林、赵爱玲、鄯爱红、董军、赵平、朱金瑞、郑小九等7位专家,分别以“从中西方主权国家生成机制看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干部德性修养与清廉建设”“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传统家文化的赋能边界与实践样态优化——基于‘家德’与‘公德’衔接的视角”“从认知科学视角看人工智能道德主体地位”“河南方言‘中’的伦理意蕴”“南水北调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实践”“《论语》中的君子之德与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分享研究成果和有关观点。
靳凤林提出,中西方在主权国家正当性论证、世俗国家伦理态度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中华文明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统一性”与“包容性”为核心的鲜明伦理特质,为当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明根基与制度优势。
赵爱玲说,清廉国家建设需构建“四清”格局,其中干部清正是基础。通过思想铸魂、日常修养、文化浸润、制度耦合等系统路径优化干部德性,降低制度成本,提高腐败心理阈值,为实现“不想腐”的根本提供内在支撑。
鄯爱红提出,基层治理现代化需实现传统“家德”与现代公共伦理的协同,既要激活家德的“原初道德培育功能”,又要明确家德的“赋能边界”,最终实现“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机统一。
董军提出,在人工智能领域厘清与认知科学的内在联系一直是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他从人工智能神经层级认知、心理层级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文化认知五个层级分析人工智能体尚不具有道德主体地位。
赵平从地缘伦理、处世哲学和规范伦理三个维度,阐释“中”字所承载的中原文化自信、中庸辩证思维及诚信担当精神。他认为,一个“中”字不仅体现河南人豪爽重义的性格,更凝聚中华文明追求“中和”“中正”的核心伦理价值,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文化注脚。
朱金瑞提出,南水北调精神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伦理精神,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制度优势。南水北调工程既是民生民心生态工程,也是精神文化工程,兼具时代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共享性,应加强其大众化传播,将其内化为人民的价值认同,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撑,激励人们践行初心使命,凝聚力量,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郑小九阐释《论语》君子之德与新时代共产党人修养要求的内在契合性,提出应推动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将君子人格融入党性修养。
主题发言阶段,沈永福、陈金香、陈娱、虞满华、秦洁、赵冰、杨晓、王红阳、逯忆等9位学者聚焦“儒家人德合一思想及其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生态伦理观”等内容展开交流,将地域文化与伦理研究深度融合,展现丰富的学术视角。
平行论坛同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伦理文化建设的现代性挑战与应对”两大主题会场。来自三地的学者和研究生围绕伦理学热点议题深入研讨,形成“传统伦理创造性转化需结合地域特色”“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要兼顾技术发展与价值底线”等共识性观点,为伦理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朱金瑞在闭幕式上表示,此次研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伦理文化建设”主题,汇聚京豫皖三地学者智慧,从传统伦理现代转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创新、现代挑战性应对及区域实践等多维度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了“伦理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支撑”的共识。她强调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动传统伦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跨区域学科合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伦理智慧和文化力量。
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金林在主持闭幕式时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呼唤伦理文化的精神滋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传统美德的薪火相传。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持续深化合作,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力量,让伦理智慧真正成为启智润心的养分、培根铸魂的基石。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指导,北京、安徽、河南三地伦理学会联合主办,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梳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伦理根基、凝聚文化共识。研讨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与伦理文化建设”主题,设置主旨报告、主题发言、平行论坛三大环节,构建“理论溯源—实践探索—青年创新”的立体研讨格局,搭建京豫皖三地伦理学界交流合作的长效平台。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场内场外 燃爆全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