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稍黄时听大戏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麦稍黄时听大戏
作者:  熊向阳

      南阳网讯(通讯员胡春红)刚立夏,麦浪已悄然泛起金边。空气里面飘着熟悉的味道,老柳树垂着细腰,荡漾着五月。

      那时候,村口歪脖子槐树下的大碾盘上,总坐着几个摇蒲扇的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念叨:"小满会该搭戏台了。"

 


图片



      麦梢黄,闺女瞧娘。东瞧瞧西瞅瞅,也没件像样的衣裳。走,赶小满会去。这话像是责怪,又像是借口,更像某种神秘的时令咒语,转眼间,村里男女老少行动起来,喊上这个拉那个,坐车或地走,赶往冢头集上去。



图片



      老家小满会最先是陆营办,办会也叫起会。头一年下雨没起成,第二年又下,第三年下塌了,就没有办了。小满会又少不了,于是底下的村庄就起,冢头、杨庄营、华寨都有,就属冢头规模最大。



图片



      这不,村西头的河滩地早就挤满了人,里面的人出不来,还有人往里挤。商贩依村就势,路边搭棚子的竹竿碰得叮当响,卖凉粉的案板压得吱呀呀叫,炸糖糕的油锅翻起金黄浪花。农用器具都有,杈锨犁耙老虎爪,草帽凉席镰刀头。生活用品十分丰富,剃头挑子挨着卖针线的,木匠家什靠着绣花撑子,空气中浮动着麦秸的清甜、新布匹的浆香,还有老醋坛子里飘出的酸冽,各种气味搅着尘土在日头底下发酵。



图片



      戏台子扎在河堤高处,芦席顶棚下挂着褪色的红绸子。七十五岁的老栓正蹲在后台刷视频,老花镜滑到鼻尖。"二十年前哪用等",他刷着视频说道,"那时候绸子鲜亮得能照见人影,铜锣一响,十里八乡的草帽涌过来,比麦穗头还密实。"说话间,台前传来"咿——"的一声长调,像是要把五月的风撕开个口子。

 

图片



      台下的光景确实不同了。穿汉服举自拍杆的姑娘挤在条凳中间,手机屏幕映着她们涂了口脂的嘴唇。卖棉花糖的小贩支起二维码,塑料桶里的糖丝打着旋儿,倒比台上旦角的水袖还飘逸。戏台东南角的阴凉里,几个老人自带马扎围坐,捧着印着"乡村振兴"字样的保温杯,里头泡着去年晒的野菊花。街上没几个买家,全是卖家。那种氛围影响力已经没有了,这就是时代浪潮。

 

图片



      "妈,我要那个会转的糖!"穿奥特曼T恤的男孩拖着母亲往糖画摊子前凑。老手艺人手腕一抖,金黄的糖稀便若游龙,眨眼间凤凰展翅欲飞。孩子刚要舔,被年轻妈妈拦住:"先发朋友圈呀。"糖凤凰在三十六个赞里慢慢融化,滴在黄土上,引来几只麻雀蹦跳着啄食。

 


图片



      台上帝王将相正唱到紧要处。演包公的花脸赶紧去点手机,台下没几个人看,如今最卖力的喝彩声竟来自直播间,弹幕雪花般飘过:"老爷子中气足!""求同款髯口链接!"他一个亮相,手机支架森林里顿时开满红心。

 


图片



      夕阳爬上芦席棚顶时,赶会的人群像退潮的河水早已经四散开去。河滩地上遗落着糖画的竹签、奶茶的塑料杯,还有半截被踩扁的纸风车。卖竹编的老汉收拾着没卖完的背笼,塑料玩具摊主数着手机里的进账。对岸广场舞的音乐隐约传来,夜风掠过空荡荡的戏台。



图片



      时代浪潮汹涌澎湃,乡村生活的漩涡更丰富,历史从未止步,我们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又是推动力的一份子,这些都在长篇小说《心灵秘境》中呈现。我回头看看大戏台,花旦在月光下翩翩如蝶,朝着远处霓虹闪烁的城区飞去。



图片



作者简介:熊向阳,笔名向阳花开,艺名向云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出版个人音乐专辑《静静的沙河》,代表作《静静的沙河》《梦中的故乡》《沙河汤汤》《心灵秘境》《更好的活着》《故乡在远方的远方》等音乐著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乡村教育观察员,《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特聘作家,《中国乡村》杂志现代诗编审,《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大豫文学出书网》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故乡本草》《故乡风物》《故乡春秋》长篇儿童文学《生态岛》《冒险岛》《漂流岛》长篇小说《青春在场》《夜太奇》,诗集《风雅颂》等。长篇小说《心灵秘境》获2023年襄阳市文联重点文艺扶持项目,散文《一枝花》获第七届劳动者文学杯优秀奖,散文《云上岘山》获第四届石花杯全国文学大奖赛奖,散文《荆楚江山图》湖北文旅“五个一”作品征集入围奖,诗词襄阳金牌推荐官,中国新闻图片网签约摄影师,作品《生态古城》获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影像中国”影像大赛人气奖,多篇文章入书等。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