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煌2023 高质量发展巡礼 |
“1+N”产业体系 强产业助增收
中共邓州市委 邓州市人民政府
邓州市聚焦聚力乡村产业振兴,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探索推进“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1”即1家龙头企业,或具有带动能力的1个产业集群、1个朝阳企业、1个产业协会、1家专业合作社。“+”即以利益合理分配为基础,联结、带动、激发各类乡村振兴参与主体形成产业链利益共同体。“N”即多个家门口小微企业、加工作坊或农户家庭等不同生产经营主体。通过“1+N”产业体系,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在“家门口”就业、就地城镇化,养老带小、上班挣钱、农忙种地“三不误”,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根基。目前,全市已形成生猪产业、中药材产业、黄酒产业等14个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年总产值达279.2亿元,带动就业172536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超过2.7万元。
加强产业谋划,“建梁立柱”,出台政策“扶起来”。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指挥部,统筹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各品类的产业体系均由龙头企业引领,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合作社),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形成产业集群。出台《关于建立“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培育乡村振兴产业集群的意见(试行)》等,从产业布局、土地流转、主体培育、品牌建设、资金保障、利益联结、帮扶带动、考核奖惩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培育产业集群,“强筋延链”,推动企业“带起来”。立足本市实际,梳理出生猪、“两牛”、花生、红薯等14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体系,坚持龙头带动、链上发力、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将14个产业体系的龙头企业作为“链主”,带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开发乡村特色资源,引领产业体系化发展。依托乡村振兴产业龙头企业较强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结合产业强镇建设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把农副产品加工等小微企业或生产车间布局在农村,带动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拉伸产业链条,增强吸纳带动能力,以产业链延伸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使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工作保障,“壮骨补钙”,各个环节“帮起来”。强化要素保障,促产业强。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在70%以上;每年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总量的10%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入邓创业。强化服务保障,促产业稳。构建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为指导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京东物流集团合作建设邓州京东智慧物流港,开辟更多的邓州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周边附属产业发展。强化督导考评,促推进实。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对各产业体系培育建设情况实行月公布、季监督、年考核,促进各责任部门和产业集群努力争先,加快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