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  张定乾

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张定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市应立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将“两高四着力”作为核心牵引,构建系统完备的基层治理路径,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南阳实践的具体方案,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以党建引领为“根脉”,筑牢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这一重大原则在南阳基层治理实践中得到深度践行。我市精准聚焦基层治理力量整合,明确提出建强“五支队伍”——以基层干部发挥统筹引领作用、民辅警筑牢平安防线、法律工作者提供专业支撑、网格员打通服务末梢、志愿者补充服务缺口,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协同、权责明晰”的治理矩阵。在乡村治理领域,我市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与“千万工程” 经验,打造“宛美乡村”治理样板,推动村级事务决策更民主、服务更精准,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践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激活基层治理的发展动能。要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服务+基层治理”融合中心,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治理服务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中医药、低空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创新培育“治理+产业”融合载体,如在仲景健康城周边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服务站,在淅川打造“生态治理+旅游富民”示范带,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共享治理成果。


  以民生福祉为“靶心”,厚植基层治理的价值底色。基层治理的成效最终要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标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坚持人民至上”,我市聚焦“一老一小”民生痛点,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中心,加快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养老圈”“10分钟入园圈”全覆盖;针对教育“双减”、医疗医保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全链条排查、全要素化解、全过程跟踪”的全排解矛盾纠纷机制,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楼栋、村组。这种需求导向的治理实践,真正实现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治理承诺。


  以法治德治为“标尺”,构建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科学指南,也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基层治理框架。我市在此基础上创新实践,推动“三治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法治层面,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执法监督“三位一体”机制,将法治思维贯穿基层治理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在德治层面,依托“书香南阳”品牌建设,开展广场艺术节、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培育“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以文化浸润涵养治理共识。


  新征程中,南阳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强化发展支撑、聚焦民生关切、完善治理体系,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答卷,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筑牢根基。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推动经济社会 全面绿色转型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