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杨营镇:构建“服务兑换”新格局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杨营镇:构建“服务兑换”新格局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作者:  余旋

  南阳网讯(通讯员 余旋)平县杨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基础,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机制,凝聚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社会力量,构建了以白庄村为代表的“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兑积分、以积分兑奖励”服务体系,激发居民加强自我管理、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为核,建强网格化治理体系。杨营镇突出党建引领,织网络、强队伍、精需求,实现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双向融合。精准划分网格。依托镇域整体、4个乡村振兴功能管理片区、20个行政村、282个村民小组四级网格体系,将辖区20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6.26万居民全部纳入一张网,无缝建立“一级网格联合党委+管理片区联合党总支+行政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实现组织覆盖直达治理网格末梢。组建多元化服务队伍。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发布“招募令”,广泛吸纳退役军人、致富能手、志愿者、“五老”人员等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运用自身优势协助处理网格事务,与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一起服务辖区1.6万户5.3万名群众。精准对接需求。依托“村振”数字平台,鼓励群众利用“随手拍、随手报”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点赞好人好事或提示安全隐患,村“两委”干部、网格员通过平台实时接收信息,建立“问题收集—分类派单—处理反馈—群众评价”闭环机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处置。

  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现代化治理效能。以“服务换服务”为核心理念,推动志愿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一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由支部书记牵头,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逐户摸排,建立“技能榜”“需求榜”,推行“一小时服务兑换券”,居民参与法律咨询、政策宣传、巡查联防等志愿服务,可兑换理发、义诊、家电维修、学生辅导等公益服务,年内实现服务互换800余人次,服务时长累计超2300小时,实现“服务换服务、服务促治理”的良性循环。二是打造个性化服务清单。聚焦“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民生痛点,打造“菜单式”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敲门代办”“送餐上门”“课后托管”等个性化服务,建立关爱档案和定期探访制度,累计提供服务1600余次,服务覆盖率达100%,确保服务精准对接、关怀及时到位,让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三是拓展服务资源供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周边文化培训机构,社会公益组织机构力量,增设书画室、文娱室、幼儿托教等服务设施,通过资源引入丰富服务兑换内容,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完善积分体系,构建常态化治理格局。建立健全积分激励机制,引导群众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服务”。一是规范积分管理流程。创新实施“一套运行机制、一部管理细则、一张积分存折、一份积分榜单、一次积分兑换”的“五个一”工作模式,制定实施细则,细化兑换标准,明确兑换流程,建立兑换台账,确保积分超市运行常态长效。二是健全积分兑换平台。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积分超市,购置日常生活用品30余种,根据网格员日常小到垃圾清理、大到矛盾化解等基层治理工作,按照“积分管理+实物兑换”形式予以奖励补助,不断激发网格员队伍工作动力,进而形成“奉献—积分—回报”的基层治理工作良性循环。三是探索乡风文明建设。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引导群众以户为单位,积极参与善行公益、移风易俗等工作,相应积分可通过“积分超市”进行兑换,并在村公示栏实时晾晒文明积分排行,推动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