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山论”为引领 助推副中心城市建设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以“两山论”为引领 助推副中心城市建设
作者:  韩江波

以“两山论”为引领 助推副中心城市建设

韩江波

  

  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的南阳,将“两山论”深度融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践行,更是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必由之路,需要进一步构建“生态保护—价值转化—产业升级”的全链条发展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南阳模式”。

  

  强化政治担当,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两山论”的首要前提是保护好“绿水青山”。对于南阳而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要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合理构建“三级督查+智能监测”水质保障体系,推动市、县、乡三级政府签订水质保护责任书,对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实施“三屏两廊”生态工程,以伏牛山、桐柏山、熊耳山为生态屏障,高效建设白河、唐河两条生态廊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传感器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生态变化动态感知。完善豫鄂陕三省五市联防联控平台,将汇水区河流全部纳入“一河一策一图”管理,构建全域贯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同追责制度,推行“环保信用+金融”模式,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纳入征信系统,对优质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建设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构建水文、水质、工程安全三维仿真模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创新转化机制,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高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企业清洁生产—产品绿色设计”三级推进机制;重点发展生物降解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集群;尝试在淅川县试点建设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应用体系,将生态价值量化并纳入干部考核指标;推广“生态共富”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让农民深度参与生态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月季花海”“艾草小镇”等特色IP,建设国际月季博览园、仲景健康城等文旅综合体;开发“水源地探秘”“中医药康养”等精品线路,建设环库区生态旅游公路;提升世界月季博览会、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等国际性活动的品质。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效生态经济新动能。践行“两山论”,核心目标是达成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构建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格局。在产业准入上,构建“负面清单+能效标杆”机制,明确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禁限要求;对高耗能项目实施能耗等量置换,倒逼企业节能降耗、优化结构。在园区建设上,通过企业间物质、能量与信息集成,构建完整产业链,实现工业类园区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智能制造上,实施“智能制造提升计划”,支持牧原、龙成等龙头企业建设“黑灯工厂”,提升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建设南阳大数据产业园,培育能源管理、环境治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品牌打造上,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重点培育“南阳月季”“西峡香菇”等地理标志品牌;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全链条监管。在农业革新上,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物联网种植、智能灌溉等技术,在生态农场发展“稻渔共生”等循环模式。在科技创新上,建设南阳科技大走廊,打造合成生物、氢能等特色产业园,在企业建立未来产业研究院;实施“诸葛英才计划2.0”,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创新平台,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守护历史文脉 激活文化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