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药香氤氲,秋雨迷蒙。中国作协著名作家抵达文学“县”场系列活动——文学“医”路行: 笔墨传岐黄 文心绘康养采风活动在西峡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湖南省作协原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以及国内名刊编辑、作者等参加活动。
9月23日,著名作家王跃文等参加中国作协著名作家抵达文学“县”场系列活动的作家们,走进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了解中医药文化。南阳日报记者 张 峰 摄
王跃文一行先后来到仲景宛药公司和仲景养生小镇等处实地参观考察,感受西峡中医药产业、仲景文化和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对西峡以文学为载体,串联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康养理念,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给予高度评价。
在仲景宛药公司的展厅里,琳琅满目的中草药植物标本让大家观赏流连:“这个灵芝这么大,是真的吗?”“这是山茱萸吗?我还以为是枸杞呢!它们区别在哪?”工作人员一一解答。
丰富的药品展示,则让大家纷纷对标自己的身体,咨询功效。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款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是治疗眼疾的,杞菊地黄丸是补肝肾阴亏的,可以用于眼部保养护理。”长年用电脑创作的作家们对眼部保养的药品尤为感兴趣。
从一株植物,到一粒药丸,再到装瓶装箱,参观完仲景宛药公司完全现代化的药品生产流程后,不少作家都表示惊奇或震撼。《文汇报》高级编辑王雪瑛说,这才是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的传承。这里药品的生长环境和生产企业,让她真正感受到了那一句广告语:“药材好,药才好。”
仲景文化广场敬立着我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花岗岩雕像以及文化列柱,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济世行医的场面。作家们在雨中观摩更显肃穆。
仲景百草园是宛西制药为弘扬仲景文化、展示伏牛山中药材丰富的资源而建的,同时也是宛药特色工业游的核心景区,园内珍藏着八百里伏牛山特有药物。这里林木苍翠、藤蔓纵横、芳草萋萋、百草飘香,处处一派生机盎然。
在仲景养生小镇,作家们分享了在小说、散文中融入中药典故、养生故事的创作心得。中医师则结合文学作品,解读其中蕴含的经络养生、情志调理等知识,让抽象的医理变得生动。在听了几位中医师谈未病治疗,介绍针灸艾灸等中医药疗法后,作家主动求诊,名医现场开方,这一刻,可谓雨声、笑声、探讨声,声声入耳;文心、医心、养生心,心心相印。
一场秋雨,为这场文学与中医的对话增添了别样的意境。通过此次深入的参观与体验,作家们纷纷表示,对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现代应用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这场“文学‘医’路行”活动,成功搭建了一个文学与医学交流互鉴的平台。这是一次采风,更是一次中医药和文学的双向奔赴,是彼此文化的滋养与赋能。(全媒体记者 曾碧娟)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陈集益:像乔典运一样深挖生活的土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