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 一技之长 能行天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特刊 | 一技之长 能行天下
作者:  杨凌

  核心提示

  选手闪耀登场,技能照亮前程。

  9月19日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本届大赛,比赛项目涵盖30多个行业,智能制造、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国赛精选项目参赛选手中,一线职工占半壁江山;世赛选拔项目中,00后成主力……这是技艺的切磋、才华的展示,是一个民族匠心传承与时代创新的交响,更是观察中国力量、中国梦想的一扇窗口。

  搭好技能成才舞台,奏响技能时代强音。全国的3420名选手,请全力拼搏吧,河南为你喝彩!

1.jpg

  9月19日晚,河南代表团亮相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供图

  开幕盛彩

  技能这束光,在河南闪闪发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王向前 赵同增

  “海纳天下才,匠心筑未来!”“技能成才,技能强国!”……9月19日晚,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举行,来自全国的35个代表团依次入场,在响亮的口号中,他们精神饱满、步伐铿锵,展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开幕式紧密围绕大赛“技能照亮前程”主题,注重融合技能元素,聚焦“照亮”关键词,将“光”作为核心主题贯穿始终,充分展现河南的时代风采和文化底蕴,讲述中原技能精彩故事。

  开幕式伊始,青铜时代的后母戊大方鼎乘着星光而来,它代表了青铜时代铸造技艺的巅峰,是早期工匠对材料与力量的极致掌控;“中国重器”盾构机由点点星光汇集而成,这是机械制造、液压控制等领域一位位技能人才的匠心之作;以郑州航空港命名的遥感卫星在光影中遨游天空,蕴含着河南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之魂。

  光与影辉映,传统与现代交融,真人与机器人同台表演,开幕式精彩纷呈,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技能元素。

  《技能无限》环节,场内现代舞表演展现技能人翱翔追梦,随后屏幕展现外场郑州航空港区由百辆汽车组成的灯光秀,十分震撼。《技耀中原》节目将技能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引入,鼓手身穿河南传统戏装,现场多个AI戏曲人物形象亮相大屏,传递出技能之美的时代表达。

  《为我喝彩》将创意短片和现场讲述相结合,展现技能人的故事与精神,通过技能人才的传承、创新,诠释“技能照亮前程”主题的深层内涵。

  周琳,洛轴集团的一名工程师。她从事轴承研发工作,不断挑战不可能。她说:“我见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轴承屡次打破国外垄断,在风力发电、盾构机、地铁等设备上运转自如。这转动的不仅是轴承,更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动力。”

  鹿新弟,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他从一名普通的发动机装调工干起,坚守一线工作30多年。他说:“只要我在车间里走一圈,分分钟就能知道哪台柴油机的声音不对,就能告诉你问题在哪里。想技能成才,就得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

  一位位技能成才者的讲述,引发了观众共鸣。

  作为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汇聚了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和3275名裁判。

  本届大赛,河南代表团共有116名选手,参加大赛全部106个赛项的比赛。开幕式上,河南代表团旗手手持团旗带着队友亮相,彰显了技能人才的自信昂扬、多元竞放的精神风貌与蓬勃生机。

  “能在这样规格的大赛开幕式上亮相,我非常激动,要把最好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来。”参加开幕式的我省选手李伟介绍,投身技能竞赛,是一场技艺与意志的双重磨砺。备赛时,他扎根电工实操、PLC编程领域,更深耕盾构技术前沿,反复拆解难题、打磨细节,每一次突破都让他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体悟——它是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是直面挑战的从容。

  开幕式最后环节,当宣布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式开幕的一刻,场内的电子烟花璀璨绽放,技能之光点亮这场技能盛会。

2.png


3.jpg

4.jpg

2.jpg

  绝活展演

  “黑科技”显招 “老手艺”亮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大明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穿着花棉袄、随着音乐扭秧歌的机器人成了爆火的“显眼包”。9月19日,在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绝技绝活”展演活动正在N3展厅紧锣密鼓地彩排。现场,一个身着戏服、正在调试的“美女”机器人,同样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

  由我省设立的省实验室之一——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以下简称“中豫”)带来的这款“卓益得”高仿真人形机器人,将在次日的正式展演中进行豫剧表演。“赛事期间,我们投放了20多台机器人,为观众提供导引、游戏互动等服务。”该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中心负责人冷洁介绍,所谓具身智能,就是为人工智能赋予物理载体,并与物理世界实时交互。而凭借AI混合控制算法,中豫根据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进行算法部署,已实现类人步态和多地形自适应能力,并斩获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季军、张江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全地形挑战赛冠军等荣誉。

  迎宾导引、巡逻巡检、工业配送、舞台表演……“双足人形机器人会更快、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冷洁透露,目前中豫正在研发的还有一款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提供护理和情感陪伴等服务,还拥有微笑、皱眉、沉思等模拟表情。

  “虽然研发机器人在技术上颇具挑战性,但未来它的普及度或可类比智能手机,河南的区位、人口及算力优势将为技术落地提供支撑。”作为已在行业深耕多年的高技能人才,冷洁表示从未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既有“黑科技”,又有“老手艺”。浏览N3展厅的一个个摊位招牌发现,这里不仅有超薄锡纸焊接、叉车叠酒杯、蒙眼组装发动机、台钻钻鸡蛋等“狠活儿”,也有椰雕制作、海派核雕、藏族陶器烧制、扬州传统敲背术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展演项目。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路高手”齐聚一堂,准备大显身手。

  展厅一隅,来自吉林省桦甸市的“路氏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路小希,也在为展演做着准备。她的摊位上,有动物、人物等造型的木雕摆件,无不活灵活现;也有茶具、手链、项链、笔筒、发簪等实用性器具,琳琅满目。“我们主要是以金刚木、琥珀木等本地木材为原料,通过脱皮、造型、打磨、抛光等工序进行创作,每一件作品都追求独一无二的个性。”路小希介绍,这门手艺源自其曾祖父路霖理,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她的代表作《九籽十八龙》《鲤鱼跃龙门》《荷香》等在各类博览会、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

  “能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绝技绝活’展演,我们感到激动和荣幸,这些天来也感受到了中原百姓的热情和友好。”路小希说。

  据了解,本次赛事设置了技工教育、非遗文旅、智慧农业、新质智造、未来产业等五个板块40个“绝技绝活”现场展演项目,涵盖生产制造、新技术开发、手工制作、烹饪美食、艺术创意、社会服务及其他相关领域。无法到现场观看的人士,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或展播等方式进行参与。

  探馆感受

  场馆好 保障好 意义好

  这场赛事值得三个“赞”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王向前 赵同增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亚坤

  站到郑州航空港区的船舶岸基远程驾控台前,轻轻转动舵轮,就能远程操控停在周口沈丘船闸的船舶,在大屏可实时看到现场画面,航速、艏向、航迹向等数据跃然眼前……

  9月19日上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邀请100余家媒体的400多位媒体人实地探访大赛场馆,感受国家级技能盛会的魅力。在国家成果展厅河南馆,科技自媒体人赵宏民流连忘返,上手试驾在此展示的船舶操作系统,不禁发出感叹:“实在没想到,咱老家河南还有这样先进的利器!”

  今年36岁的赵宏民作为一名从河南走出来的科技自媒体人,他专门从上海赶来,全程感受在老家举办的国赛盛事。

  在山东馆,孔子文化与泰山元素作为齐鲁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被巧妙融入展馆设计之中。咖啡设备、东阿阿胶等展品错落陈列,传统养生智慧和现代工艺交相辉映。

  在广东馆,潮汕牛肉丸作为岭南美食的代表被重点展示,手工匠人现场演示千锤百炼的制丸工艺,引得观众排起长队。

  在宁夏馆,葡萄与枸杞深加工产品与智能农业设备并置陈列,屏幕动态展示产品从田间到车间的全产业数据链,勾勒出西北地区从传统农耕向智慧农业跃迁的生动图景。

  北京馆、新疆馆、安徽馆、重庆馆……每到一处,赵宏民都兴奋地用相机记录创新场景,与工作人员交流互动,还不时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等平台,向粉丝分享所见所闻所感。他感慨:“不虚此行!通过国家成果展,我看到的是全国各地对技能和创新的重视,看到的是制造业升级背后的人才厚度与文化温度,看到的是伟大祖国技能生态的蓬勃动能。”

  走过千山万水,最难忘老家河南。

  离开国家成果展厅,赵宏民兴致勃勃地来到河南特色展区,临时舞台上年轻的豫剧演员一边演唱,一边挥毫泼墨绘出美丽画作;一家企业生产的光电设备,性能直追国之重器;精美的唐三彩重现盛唐气象,钧瓷绽放出窑变的瑰丽色彩……赵宏民开心鼓掌,为家乡的发展喝彩。

  说到这次探馆感受,赵宏民竖起大拇指连说三个“好”。

  场馆好。作为主场馆,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充满中原文化元素,古村落的重檐叠瓦美观大方,“品”字形排列的布局别出心裁,整个展馆设计合理,给人带来极佳的参观体验。

  保障好。借助线上室内导航小程序和显眼位置的导航标识,可实现各场馆快速通达;随处可见的青年志愿者热情大方,展示出河南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场馆外停放的消防车辆和通信保障车辆,让人格外安心。

  赛事意义好。“我国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在河南举办,不仅让全国人民看到‘技能河南’带来的可喜变化,还必将进一步点燃全省的‘技能热情’,让河南的技能事业更上一层楼。”赵宏民衷心地祝愿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顺利举办,祝福老家河南的能工巧匠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好。

  出行指引

  这份通往主会场的“交通指南”请收好

  大赛举办期间,普通观众可通过“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到现场进行观摩。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紧临郑州地铁城郊线港区会展站,距高铁郑州航空港站约2公里,距郑州机场约7公里。

  方式一 飞机+地铁

  在郑州机场落地的观众,建议乘坐地铁城郊线前往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从旅客出口直行,到达机场综合换乘中心,再根据指引,搭乘扶梯或直梯到达负2层,就能看到地铁进站口。坐上开往郑州航空港站方向的地铁,2站约10分钟即可到达港区会展站,票价3元。到站后,建议从地铁站B口或C口出站。

  方式二 高铁+地铁

  如果从高铁郑州航空港站下车,同样建议乘坐地铁城郊线。出站后沿箭头指引步行到西广场进入地铁站,搭乘南四环(贾河)方向的地铁,约2分钟,乘坐1站即可到达港区会展站,票价2元。

  从郑州东站乘地铁到中原国际会展中心,要坐30站、约85分钟。如果乘坐高铁或城际铁路到郑州航空港站,再转乘地铁,约需半小时。

  目前,每天有超50班列车从郑州东站发往郑州航空港站,最快仅需16分钟。乘客从郑州东站地铁站D口、E口出站后,无需前往郑州东站三层候车厅,可直接从一层的“郑开郑机城际公交化进站口”检票、乘车。

  方式三 飞机或高铁+接驳车

  据了解,大赛期间,郑州航空港区还将专门派出接驳车,分别在郑州机场、高铁郑州航空港站等候,方便观众前往中原国际会展中心。


编辑:张洋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