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法治则是这方土壤的“坚实养分”。内乡县人民法院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涉企纠纷化解作为切入点,用系统治理、源头预防、精准化解、协同发力的“组合拳”,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书写司法护航新答卷。
直面涉企纠纷治理“大考”,内乡法院先从数据研判破局。2024年以来,该院审结涉企纠纷2312件,其中37.75%的案件涉案当事人超3人,金融借款合同、买卖合同纠纷占比分别达13.40%和10.65%。此类案件往往牵连复杂利益链,处理不当易影响产业链运转与市场信心。为此,该院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为指引,梳理出“合同不规范、风险意识弱、部门权责交叉”等核心症结,成立院长牵头的涉企纠纷化解领导小组,发送《营商环境工作提示函》压实责任,构建“预防为先、精准化解、协同发力”的治理体系。
将司法职能从“事后解纷”延伸至“事前预防”,是内乡法院的重要举措。针对银行、物业、保险等类案高发领域,法院建立“案件分析—风险提示—司法建议”闭环机制,2024年制发涉企司法建议13份,每份均附案例与改进方案,反馈率达100%。县房产中心据此出台《物业服务管理办法》,某商业银行采纳信贷风险防控建议后,同类纠纷同比下降30%,司法智慧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从源头降低纠纷发生率。
精准施策是化解涉企纠纷的关键。法院创新“类型调解+首案示范”机制,打造“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的解纷“快车道”:民企商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驻法院调解室,整合工商联、商会资源,实现“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累计受理案件400余件,成功率38%;联合县供电公司成立“涉电纠纷调解工作站”,组建专业调解队伍,构建“预防—调解—诉讼”全链条体系,降低涉电案件诉讼量。
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内乡法院开辟审执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服务,某小微企业货款纠纷一个月内办结;涉企执行中秉持善意文明理念,灵活变更保全方式,避免企业“赢了官司、输了生意”。此外,该院还创新“云庭智审”模式,设立3个共享法庭,通过“点单—派单—接单”线上化服务与AI系统,实现速裁案件“当日立、3日开、7日结”,为38家规上企业及215家优质小微企业提供定制服务,降低企业诉讼成本40%。
涉企涉众纠纷化解需多方合力。内乡法院推动构建府院联动机制,形成“法院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执行共同体。在某公司员工重大工伤认定案中,法院打通省、市、县三级联动渠道,助力企业重回生产正轨;处理某矿业公司系列执行案时,联合13家单位成立专班,化解51名债权人1亿余元债权纠纷,为280名农民工兑现薪资526万元。
法治护航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2024年,内乡法院涉企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2.21%,位居全市前列;全县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下一步,内乡法院将继续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担当,让法治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让市场主体在公平正义中安心创业、稳步发展。(通讯员 聂传青 郭 贝)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召县人民法院聚焦基层交易风险防范—— 精准裁判推动市场规则完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