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人民法院聚焦基层交易风险防范—— 精准裁判推动市场规则完善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召县人民法院聚焦基层交易风险防范—— 精准裁判推动市场规则完善
作者:  秦 媛 张振丽

  商业往来中,代销模式因其灵活性强、门槛低,成为基层市场常见的合作方式。然而,因约定不明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近日,南召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代销合同纠纷案,通过精细裁判厘清责任,为基层交易风险防范提供了司法指引。

  

  2021年7月,原告李某向被告徐某的店铺推销砂浆王产品,卸货70袋后仅出具货物清单,未明确约定价格或结算方式。徐某签字后开始代销,但因销路不畅,自2023年起多次电话催促李某拉回货物。李某始终未处理,最终货物因长期存放受潮损毁。2025年6月,李某以买卖合同关系起诉徐某索要货款,徐某则辩称双方系代销关系,货物损毁系李某怠于处理所致。

  

  法院审理发现,李某提供的货物清单仅能证明交货事实,而徐某提交的通话录音中多次出现“代卖”表述,李某未予否认。结合行业惯例,法院认定双方成立代销合同关系。在责任划分上,法院指出:徐某作为代销方未积极处理滞销货物,存在保管过失;李某经多次催促仍不取回货物,对损失扩大负有主要责任。最终判决双方按过错比例分担损失。

  

  该案典型性在于揭示了基层“铺货”模式的共性风险:一是依赖口头约定,关键条款缺失;二是责任意识薄弱,履约行为随意。法官特别提醒市场主体:书面合同不可省,应明确货物质量、滞销处理、结算周期等条款,避免“人情交易”埋隐患。过错责任须自担,无论是厂家未约定质量标准,还是商家怠于退货,均需承担相应后果。证据留存是关键,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可辅助还原事实,弥补书面证据不足。

  

  结语:

  

  本案通过证据审查与过错分析,平衡了各方权益,也为基层商户敲响警钟——商业合作不能仅凭“信任”,规范缔约与主动履约才是长久之道。法院以精细化裁判推动市场规则完善,实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通讯员 秦 媛 张振丽)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诈骗有套路,如何“避坑”快来学学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