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枣园镇: “人大+党建” 办实事惠民生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枣园镇: “人大+党建” 办实事惠民生
作者:  李晓宁

南阳网讯(通讯员:李晓宁)在乡村振兴一线,镇平县枣园镇探索实践的“人大+党建”工作模式正展现出蓬勃活力。该镇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核心平台,让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与党支部的战斗力紧密融合,合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浇地难、储粮烦,现在井打好了,新粮仓也建到了家门口,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真是为我们办了大事、解了难题!”沟王村种粮大户王宗群的感慨,道出了乡亲们的共同心声。这正是枣园镇“人大+党建”模式落地见效的缩影。

聚焦“急难愁盼”,实事办到心坎上。依托“人大+党建”机制,代表们和村党组织紧密配合,紧盯群众最关心的事。今年上半年,全镇新打18眼深水井,有效缓解了农田灌溉难题;在周岗、辛营新建2处现代化粮仓,方便了农民储粮卖粮;打造周岗村美丽乡村示范点,道路、绿化、亮化和休闲广场同步提升,成为村里的新亮点。

围绕中心发力,产业发展路子宽。镇人大工作始终紧扣镇党委中心任务。在“人大+党建”合力下,代表们深入调研,积极为各村发展出谋划策,协助制定“一村一策”方案,激活村集体经济。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农超直联”等销售平台,努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在代表联络站的推动下,一批特色产业逐步成型:蒋刘洼艾草、山北村红色旅游、杨家村箱包加工、枣园村农产品直播、东黄村特色香品、辛营村智慧温室、周岗村万誉牧业、山南村光伏发电等,全镇烟叶种植面积也稳定在3500余亩。

“红色议事厅”聚合力,基层治理效能强。枣园镇形成了“支部领建、党员带头、代表助力、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代表联络站变身“红色议事厅”,在党支部领导下,成为收集民意、商量办法、推动落实的重要场所,有效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各方力量。

从农田稳产增收,到村庄环境美化,再到特色产业兴起,枣园镇正走出一条依靠“人大+党建”双轮驱动、充满活力的振兴之路。“代表联络站就是我们的‘连心桥’,在这里,代表和党员带着大伙儿一块想、一块干,劲儿往一处使,乡村发展自然就有奔头了。”枣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