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杨营镇:“葡”就乡村振兴路 “萄”出“甜蜜”经济链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杨营镇:“葡”就乡村振兴路 “萄”出“甜蜜”经济链
作者:  郭旭

南阳网讯(通讯员 郭旭)夏半葡萄正熟时,累累满架紫金垂。眼下正是葡萄销售旺季,走进位于镇平县杨营镇的雅润葡萄种植基地,300余亩连片大棚内绿意葱茏,鲜香诱人的葡萄挂满枝头,“巨峰”“夏黑”“阳光玫瑰”“摩尔多瓦”“早霞玫瑰”“金手指”等葡萄品种黑若玛瑙、绿如翡翠、红似宝石,微风拂过,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葡萄的香甜气息,这专属于夏日限定的“致富果”,正是杨营镇人大履职为民的生动注脚。

镇平杨营镇葡萄产业:“葡”就振兴路“萄”出经济链.png

“目前整个葡萄园的鲜食葡萄,全部采用有机种植,都是天然无公害产品。”杨营镇县级人大代表、基地负责人张建良介绍说。“基地占地300余亩,种植鲜食及酿酒葡萄20多个品种,每年可生产葡萄酒400吨,拥有专业葡萄种植技术人员20人,带动周边100余人增收致富。”

如何进一步提升葡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这成为张建良高度关注的新课题。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有机种植是提升葡萄品质的关键,他充分利用与河南农业大学果树团队深厚的合作基础,建立葡萄标准示范园,将“头雁”项目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迅速转化应用。定期约农大专家深入葡萄园“把脉问诊”,不断学习最前沿的有机种植技术、智慧农业理念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这种采用有机培植技术种植出的葡萄口感纯正、品相优质,深受市场和游人的青睐。

镇平县杨营镇葡萄产业与乡村振兴之路.png

从土地流转到基地建设,从品牌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引进品种到技术护航,从利益联接到市场开拓,杨营镇人大始终与葡萄产业同频共振。

杨营镇人大深知,只有构建完整的技术转化链条,才能让葡萄产业持续焕发生机。为进一步拓展葡萄产业链,杨营镇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代表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先后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反复调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认真分析讨论后结合杨营镇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代表们建议,要按照“统一有机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精细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的标准,大力发展葡萄酒酿造、葡萄深加工等产业,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优葡萄产业。如今的雅润酒庄,已发展成为集生态葡萄园种植、主题餐饮及住宿、研学及体验空间、旅游互动体验项目、创意景观小品、葡萄种植技术推广、葡萄酒文化、酿造技术展示、葡萄酒储藏技术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型企业,先后被河南农业大学授予“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被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授予“南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了让葡萄产业惠及更多群众,杨营镇人大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对产业发展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发力,将葡萄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动特色葡萄种植,带动镇域葡萄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标准引领”的发展思路,坚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与配套、葡萄酒贸易和葡萄酒文化旅游等业态充分融合,着力打造种植、旅游、采摘、仓储、加工、酿造、销售、运输物流一条龙产业链条。

镇平县杨营镇葡萄产业乡村振兴之路(2).png

杨营镇人大牵头建立“双绑”机制,依托雅润酒庄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免费供苗、统一收购、发放租金、就近用工等举措,将葡萄种植发展成“一村一业”的品牌,有效带动周边尹营、沙家、草房梁、程庙、代营等村群众利用空闲土地,引进种植了十余个品种,累计发放租金、股金、薪金60余万元,带动农户种植达110户,收购散户葡萄100余吨,收益覆盖了周边2500余名群众,多次接待了“采摘游”“采风游”“骑行游”等游客队伍达上万人次。这一串串葡萄就像一个个“钱串子”,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何让杨营辖区的葡萄产业、荷花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交相辉映、融合发展?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自身行业特长,积极探索,提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金点子”。依托雅润葡萄庄园、中原荷花博览园、玉雕大师创意园、中华玉源等热门旅游产业,打造农旅文融合发展路线,配套农家乐、游乐设施、文化长廊、采摘售一体化项目,谋划策划荷花节、璀璨灯光秀、玉兰观光季、乡间骑行大赛等活动,成为南阳市十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之一,每年接待游客量最高可达10万人次,带动就业1100余人次,充分展示了当地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独特优势,拉长了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产业链。

镇平县杨营镇葡萄产业乡村振兴之路(3).png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下一步,杨营镇人大将引导代表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推动葡萄产业向全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升级,大力发展“果蔬种植+观光采摘+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以“实干密码”让葡萄产业从“甜蜜事业”升级为“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能。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