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绿色发展之城
陈永明
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努力打造经济繁荣、既丽且康的绿色发展之城”。南阳锚定“经济繁荣、既丽且康”的绿色发展目标,以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创新驱动、民生改善,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产业兴市”筑牢经济繁荣根基。要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促进绿色转型,提质升级优势产业,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支持宛西制药等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聚焦新能源(光伏、氢能)、生物医药(艾草萃取、中医药研发)、电子信息三大赛道,加快建设中光学集团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唐河县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推广“再生资源+制造”模式。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化,提升现代农业增加值,打造“中原粮仓”核心区;扩大“南阳月季”“西峡香菇”“桐柏红茶”等地理标志的影响力;推进邓州乡村振兴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农业、直播电商,促进“三产”融合。
以“生态赋能”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转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歼灭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强化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建设环库生态廊道;推进全域生态治理,开展矿山修复、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深化低碳城市实践,推广公交电动化、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和试点氢能源公交线路;探索碳汇交易,参与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以“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南阳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化城市转型,为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南阳样本”。科技赋能产业,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组建“院士+企业”联合实验室,攻关生物降解材料、艾草精深加工等技术;与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树立农业数字化标杆,推动智慧农业和电商发展;建设“南阳数字孪生工厂平台”,推动5G应用,扩大工业互联网布局。制度创新优化发展生态,继续实施“诸葛英才计划”,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推动金融创新,设立产业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推行“一码通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以“民生温度”诠释康养内涵。将康养产业作为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结合点,通过“医养结合、生态赋能、普惠共享”的创新实践,构建全生命周期康养服务体系,让康养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温度。擦亮“张仲景”金字招牌,构建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医诊疗的全链条中医药服务;促进文旅康养融合,打造沉浸式中医药体验项目,活化中医药文化IP;依托“世界艾乡”品牌,建设艾草康养小镇、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整合“两山两水”(伏牛山、桐柏山,丹江、白河)资源,创建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江口库区等生态资源转化为康养资源,释放绿水青山价值。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康养,推进数字化健康管理,建设“云上仲景”平台;建设智慧养老社区和托育示范机构,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养老试点应用AI护理机器人,降低失能老人照护成本,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需求。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让文化遗产转化为发展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