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戚
翟传海
新年到了,全国上下张灯结彩,一派欢腾。人们除了穿新的吃好的,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全都在慌着走亲戚。
走亲戚就是亲戚之间的互相走动和瞧看,它是中国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古老的传统民俗,是亲戚间互相看望、慰问和联络亲情的重要交流活动。人们除了平时参加亲戚间的红白喜事外,走亲戚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
看吧,整个新年里,不论雪大雪小,不论刮风下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大路小路,全都是穿戴一新、兴高采烈的人流。他们或单人独往,或三五成群,全都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匆匆忙忙,欢天喜地。
“娘亲舅大”。按照传统风俗,一般是初一拜本家,初二看外婆拜舅舅,初三走姑家、初四瞧姨、初五走舅(姨)爷、初六看朋友等。
有的一天走一家,有的一天走多家,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此期间,可说是家家户户全行动,风雪无阻马不停蹄,大路小路皆是人,提篮挎包不怕累,迎来送往笑哈哈,春风满面藏不住,笑逐颜开乐陶陶。
先前贫穷年代,各家走亲戚多是送点蒸馍、挂面、点心、砂糖,抑或“四色礼”等吃食儿。
一般情况,“四色礼”谢媒人瞧丈人、蒸馍送外婆、砂糖看舅(姑、姨)、挂面走舅(姨)爷、点心瞧朋友。
那个时候,各家收到挂面、砂糖、点心等礼包,全都摆放在堂屋的神台上。除了显摆自家的亲戚多之外,就是防止家里的小孩偷吃。为什么要防止小孩偷吃呢?说来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相信——要用它再走亲戚!有的干脆等着别人送了才走亲戚,多数时候一包点心能转十几家,甚至转一圈能返回原主。
有一年我的一位表叔(舅爷的儿子),到我家看望他老姑(我的奶奶),送了一个果子包。奶奶珍藏了一段时间后要打赏我们,打开果子包一看,竟然是她自己在家用黄豆面炕的仿造饼干。为此,奶奶和家人笑谈多年。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以往待客为啥有“女人和小孩、甚至非家长的老年人不上桌”的规矩。因为啊,上桌的“好东西”太少了——多是煎鸡蛋、炒腊肉,一荤一素或两荤两素(鸡蛋算荤菜)。荤菜呢,也只是上面盖个面,下面全是家常衬菜。
如果一家人都眼巴巴地盯着桌上,为数不多的“好东西”,叫客人如何下筷张嘴?让客人情何以堪?
先前通信不方便,等亲戚也是一种习俗。很多家走亲戚都是让小孩或年轻人去,家长或老人一般都在家等客,而且老人都清楚初几初几谁谁会来。就是不联系,亲戚上门也绝对不会扑空。如果到了正月初八,该来的亲戚还没有来,家中的老人心里就会不痛快。倘若过了正月十五,该来的亲戚还没上门,这门亲戚可能算是就此断了。本家也该想想自己的为人处事,及其礼尚往来是否有欠缺了……
我们小时候,虽然送的礼拿不出手、走的路累死个人,好吃食也不过是煮鸡蛋、炒粉条。但走亲戚,却是我们日常最大的期盼。刚懂事就哭着喊着,要随大人一起走亲戚,稍大一点便由父母指使着独自走亲戚。走亲戚不仅可以外出跑着玩、“见世面”,更可以得到亲戚全方位的热情款待。现在闭起眼来想一想,都美好无比、回味无穷。
如今生活富足、商品丰富、交通便捷,走亲戚不再靠腿走步行,招待不再犯难发愁。远的有飞机、火车、高铁,近的可以骑摩托车、电动车。远途有高速路,近的有村村通,小车能直接开到亲戚家门口;送礼有果盒礼包、特产奇玩,招待是大餐、小吃,甚至酒店、农家乐、民宿馆“一锅包”。
然而,时下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可那份快乐离我们却越来越远了。不行春风难得春雨。走亲戚关键在一个“走”字。除了先前交通不便,走亲戚多靠腿走步行外,讲的就是一个走动。那是一个传统、一种亲情、一份期盼、一项快乐,会给你平凡的生活增添别样的期盼与欢乐,会在你遇到风雨时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人们说人生的意义是这是那,其实啊就一条:你牵挂着我我牵挂着你!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旅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