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花甲老人助力乡村振兴——
办个说唱团 服务众乡邻
朱青有(左)在排练。
“我送夫君去赶考,送你去更盼你早日归;进京赶考是好事,你怎知妻在家挂念你……”冬阳高照的12月12日,一段曲剧《三女拜寿》折子戏在社旗县太和镇范楼村响起,记者循声来到唱戏人朱青有家中。
今年61岁的朱青有年轻时在一曲剧团唱生角,他字正腔圆的演唱和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改革开放后,朱青有与时俱进,与戏友张伦一起在附近的饶良镇一带参加戏曲表演。慢慢地,朱青有产生了办一支属于自己的艺术团队,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的想法。
今年春天,太和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范楼村是全镇唯一的产业兴旺、平安法治、生态宜居、文明幸福“四星”创建村。朱青有就找到县人大代表、范楼村党支部书记贾东强,开门见山地说:“贾书记,我想办个说唱团中不?”“中,中,太中了!”见贾东强满口答应,朱青有十分高兴。
说了算,定了干。朱青有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一边告诉周边戏友,一边翻看两个戏箱子,拿个小生帽戴在头上,又把白铠甲穿在身上,再把一支白银枪握在手中,在屋子里唱起了唐朝小罗成,喊起了宋代杨宗保,哼出了三国赵子龙……在村党支部的关心和戏友们的帮助下,社旗县太和镇范楼村曲艺文化说唱团成立了。“各位老少爷们,今天晚上是咱们自己的说唱团第一次给大家表演,有哪些唱得不好、说得不到位的,请婶子大娘、大叔大伯们多提宝贵意见……”4月13日晚,朱青有在范楼村文化戏台上的一段开场白,拉开了说唱团为村民送精神食粮的序幕。
“刚开始,我们只满足于古装剧中的《丁郎认父》《包拯跪嫂》《天姬送子》,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得到感染,行善做好事……”朱青有说。如何才能适应形势?怎样才能让群众积极参与“五星”支部创建?朱青有除找贾东强学习有关“五星”支部创建知识外,还与说唱团成员一道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创作了《新编三女去拜爸》《一个闺女比仨娃》《种菜能手马大哈》等节目,一上演就赢得观众好评。
眼下,这支说唱团的足迹踏遍了太和镇这块土地,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炎热盛夏,或者是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表演的身影和说唱的声音。据不完全统计,说唱团自成立至今,先后在镇内演出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万余人次。
“我患病10多年,整日无精打采的,原来除了吃药就是躺床上。自我参加说唱团后,心里不胡思乱想了,一门心思想着咋把戏唱好,让老少爷们听了得益处。”说唱团成员刘小爽说到参加说唱团,满腹的心里话滔滔不绝。“现在病好了,从春天到今天一次药也没吃过,别人都说我跟换了个人一样。”
唐岗村一名妇女因心胸狭窄,导致夫妻之间不断出现小摩擦。通过跟着说唱团看戏,心灵深处的阴云散了,性格开朗了,夫妻和睦了……还有一名妇女原来心理压力大,整日沉默寡言,通过看说唱团表演,包袱甩掉了。其丈夫感激地对朱青有说:“哥,你带着我老婆看戏,只要别带丢了就行。”
一路走来,一路发展。如今,说唱团已由成立时的10余人发展到23人,其中年龄最大已是古稀之年,最小还不到40岁。
“人老了,别的不会干,只会动动口,跑跑腿,唱两腔,哼几句。今后,我们决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多创作一些倡导精神文明的段子送给群众,用文化软实力为‘五星’支部创建摇旗呐喊!”朱青有说。(全媒体记者 马聆道 通讯员 赵兰奇 刘保均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宝天罗曼 ——为世界人与自然生物保护圈宝天曼而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