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刊于《宛南民报》的一则“声明作废”启事——
揭露侵华日军在方城的恶行
“声明作废”启事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就陷入到巨大的灾难之中。
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在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收藏着一份1939年4月5日的《宛南民报》,刊发其上的一则“声明作废”启事,揭露了侵华日军在方城县犯下的滔天罪行。
一则声明,揭露侵华日军罪行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侵华的序幕。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祸害百姓。皇粮国税博物馆馆长谢总喆介绍说,方城县位于南阳盆地的东北边界,是南阳的东北门户,又是中原通往荆襄地区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代为兵家所重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这里进行了多次的空袭和烧杀抢掠。
1939年3月29日,6架日军飞机对方城县城东南角下货台到城西北开化寺区域进行轮番轰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日军此次轰炸中,方城县契税经理局会计崔伟卿被敌机扫射殒命,其所带本人铜质隶书手章遗失。会计印章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办的凭证、账簿、有价证券等指定栏目处加盖会计个人名章,是明确经济业务真实性、合规性的一种证明。印章遗失,需要开具证明在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以保证经济利益不受损失。为此,方城县契税经理局局长吕明真在当时的《宛南民报》上刊登“声明作废”启事,以确保本单位工作正常合规开展。
这则“声明作废”启事就刊登在1939年4月5日出版的《宛南民报》上。谢总喆介绍,据文献记载,《宛南民报》于1931年 9月在南阳创刊,是著名报人李静之创办的《前锋报》前身。
这一期《宛南民报》,是皇粮国税博物馆在民间征集地方区域社会生活文献史料时征得。其原文内容如下:本局会计崔伟卿于(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被敌机扫射殒命,所带本人铜质隶书手章遗失,特此登报声明作废。方城县契税经理局局长吕明真启。 这则“声明作废”启事,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日军在方城县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个文献,记载日军轰炸方城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南阳地区志》方城县篇记录了这一史实。
南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岁月实录》一书之“抗战时期南阳地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事记”也有记载:“1939年3月29日,6架日本飞机对方城县城进行轮番轰炸,从县城东南角的下货台到城西北隅的开化寺,100余间房子被毁,炸死44人,炸伤38人。”
“1939年4月4日,日机轰炸方城县独树镇和保安镇,炸死90人,炸伤88人,炸毁房屋226间,炸死牛、驴等大牲畜无数。”1939年4月5日的《宛南民报》这样报道。这些历史文献,揭露了日军的野蛮行径,补充了南阳抗战历史。
《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岁月实录》一书中介绍,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原后,曾多次空袭和窜犯南阳,给南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方城县是南阳的东北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这里进行了多次的空袭和烧杀抢掠。从1939年3月5日开始,日军飞机6次轰炸方城,造成750余人丧生,400多人受伤,900多间房屋被毁。日军窜犯方城县和占领方城期间,进行了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其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谢总喆说,在《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岁月实录》一书中记载的“方城县抗战时期直接伤亡名单”中,没有收录被日军飞机扫射殒命的崔伟卿,这则“声明作废”启事,对文献进行了有效补充。(全媒体记者 王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安全意识心中存,道路通畅平安行 西峡县水利局局组织学习《平安行·202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