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求索,希望在哪里?
65岁的卧龙区居民刘女士已在宫颈癌ⅣB期(晚期、多发转移)的阴霾下抗争了五年。
辗转市内两家三甲医院,经历多次静脉化疗,但疗效始终不尽如人意。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却不断累积:肢体无力、反复感染、低钾血症、脓毒血症、骨髓抑制Ⅲ级……她的身体被拖垮,虚弱到无法独自站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独自住院时,连起身去卫生间都需要人搀扶。那一刻,她感到前路迷茫,几乎失去了所有信心。
绝处逢生,精准方案破局
今年3月,转机降临。刘女士来到南阳医专三附院消化肿瘤一病区。
科主任何小银第一时间牵头组织团队研讨,结合她此前的治疗经历与身体现状,最终量身定制了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化疗药物灌注” 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的专业性更是全程在线:主管医生杨帅凭借丰富临床经验,提前预判化疗可能引发的副作用,通过针对性干预帮刘女士减少了不少痛苦,让她能更平稳地耐受治疗。
专业与温情,是治愈的双翼
除了精准治疗,病区的护理服务更让刘女士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护士们日常会主动帮她端茶倒水、搀扶梳洗;有一次,刘女士不慎弄脏裤子,护士长韩红坡看到后,立刻带着护士上前,二话不说帮她清洗干净,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心里满是感动。
从无法站立到能骑车,日子重拾奔头
在 “精准治疗 + 温情护理” 的双重加持下,刘女士的身体逐渐迎来可喜的变化:恶心呕吐的症状明显减轻,终于能正常吃饭了,体重慢慢回升,反复感染的情况也大幅减少,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在腿有劲了,能自己骑电动车出门,不用总麻烦家属!” 刘女士笑着说,头发掉了之后,儿媳还特意给她买了假发,看着镜中精神的自己,她真切觉得 “日子又有奔头了”。

近日,身体日渐康复的刘女士来到消化肿瘤一病区,亲手将一面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一面锦旗,承载着刘女士对医护人员的满心感激,也是对南阳医专三附院医护团队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最佳见证。未来,病区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更多肿瘤患者点亮希望之灯。
科普时间
南阳医专三附院消化肿瘤一病区科主任何小银介绍,肿瘤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精准的微创治疗方法。它通过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到肿瘤部位,实现“精准打击”,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对全身免疫功能的损害相对较轻,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体力、改善生活质量。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淅川党员干部一线助农抢收 秋收路上“不漏一户”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