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晁:写作恰如一次“归乡之旅”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李晁:写作恰如一次“归乡之旅”
作者:  曾碧娟

  “短篇小说是我一直喜欢的表达方式,而乔典运乡土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颁出,对我是一次重要的激励。”

  

  因为作品《雾中河》获首届乔典运乡土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李晁第一次来到南阳、来到西峡。在颁奖舞台上,坦言社恐的他话很少,文字才是他热爱的表达方式。

  

  李晁是湖南益阳人。第一次来西峡,这边的山山水水,打破了他对中原的固有印象。

  

  他说西峡,看名字,就知道有山有河,因为“峡”,正是两者结合诞生的产物,“峡”还代表一种险峻、高拔的风光,是他想象中广阔的中原大地所没有的风光,“因而独特,因而宝贵”。

  

  李晁在西南的河谷地带长大,那里也是典型的“峡”,所以,来到西峡,犹如归家。西峡还有巍峨的伏牛山脉,山就在那里,一见仿佛故人。“我想对一个地方最好的评价,就是‘归家’”,他如是说。这是心灵对自然的一种确认与亲近。来到西峡,切身感受到了这秀丽风景带来的抚慰,一扫旅途的疲乏与焦虑。

  

  他说,南阳有庞大的作家群,西峡的乔典运先生正是其中的代表,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乔典运先生一直在书写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写出了这片土地上的“山乡巨变”。看先生的经历,也像是领受了一次教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如何在一片土地上扎根、行走、生活,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反哺了创作。在喧嚣的氛围里,再看这样的坚韧,像石、像树那样的姿态,确实深受震撼,写作的要义也再次浮现心头,那就是真诚并饱含热爱。

  

  李晁创作已有十八个年头,是一段不短的经历,他所书写的场域“雾水”,来源于他儿时生活的地域。也正是通过写作,他才渐渐明白,自己曾经对那片土地上的人与物是多么陌生,写作恰如一次“归乡之旅”,让他重新带着隐秘的目光回望,望到了那些被他所忽视的事物。其中人的姿态也得到了再次的确认。小说为人而书写,而背后是什么呢,正是土地!一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一片土地上,原来不由人定,而是土地本身决定的,土地是万物的总括,一方乡土一方人,是千百年来的道理,因为其中有特征。

  

  来到河南来到南阳,李晁感受到了壮丽秀美的中原景观,这是一次对过往阅读的检验。河南作家的作品率先在读者心中营造了一派生机与地理标识,而来到这里,就像是一次重返,是一次从心灵到现实的旅程。重返带来的是又一次的发现与确认,确认了原来我们通过阅读见到的土地与人,而发现的事,可以留给写作。(全媒体记者 曾碧娟)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