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岑的《三山凹》
李天岑,镇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第五届作家协会副主席,南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79年在《奔流》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多余的介绍》后,陆续发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及报告文学近400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长篇小说《人精》《人道》《人伦》《平安夜的玫瑰花》等。其“人”字系列三部曲受到评论界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的新世情小说,独树一帜的‘劝诫’文学”。《人道》《人伦》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杜甫文学奖”以及“文鼎中原”奖。《人精》《人道》先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三山凹》以一个名叫三山凹的小山村为故事叙述空间,以该村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三个发小,在改革大潮中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追求及不同的命运拼搏为经,以三个家庭及新一代成长过程为纬,勾勒出一幅改革大潮下、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农村和城市里人与社会、家庭、亲情、人情、爱情、伦理、道德、责任、担当、追求、乡情、乡愁等各种生存关系的图景,展现出跌宕起伏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以及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画卷。
王俊义的《民间的别司令》
王俊义,西峡县人,生于1955年9月,1980年参加工作,现任职于西峡县文联。自1979年起,他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中篇小说8部、短篇小说70多篇、散文200多篇、散文诗200余章、文艺评论及随笔30多篇,出版有长篇小说《第七个是灵魂》、短篇小说《蓝淇河,淇河蓝》、散文集《抚摸汉朝》《时间是谁的》《村庄与时间》、诗集《中国的微笑》等。其中9篇作品被作家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海燕出版社选入8个作品集,另有8篇散文被《散文选刊》选载。
《民间的别司令》是一部长篇小说,以民间的视角,从别司令的床、师爷、枪、棺材、衙门、老婆、文明棍、皂角树等29个方面,用西峡民间语言,记述了一个有时粗鲁无常有时却谨小慎微,有时叱咤风云有时却退避三舍,有时口无遮拦有时却词语柔软,有时凡夫俗子有时却雅兴大发,有时顽固刁蛮有时却时髦开化的,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不同于史料记载的民间记忆中的别廷芳。书中融入了西峡地域的民间历史和民间文化。该书不仅讲述了别廷芳传奇的一生,字里行间更向读者展现出20世纪初宛西自治时期社会民生的历史画卷。
赵大河的《我们的路》
赵大河,内乡县人,中国当代作家,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河南文学院专业作家。主要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集《隐蔽手记》《北风呼啸的下午》《六月来临》《撒谎的女人》、长篇小说《侏儒与国王》《燃烧的城堡》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杜甫文学奖、曹禺杯戏剧奖、《中国作家》短篇小说奖、河南省优秀文艺成果奖、《莽原》文学奖、金盾文学奖等,入选“中原文化名家”。
《我们的路》是202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初中原地区军阀混战为历史背景,聚焦共产党员公孙宁与民众在“拉差”途中反抗压迫的历程,展现了底层民众反抗意识的萌发。当时,军阀在内乡县征用1000辆牛车为军队“拉差”,与组织失联的共产党员公孙宁回到家乡后,也被卷入“拉差”队伍。冰天雪地中,以赵德俊为代表的“牛把儿”们经历了各种生死险境,公孙宁多方斡旋,救下同伴性命,勇敢带领民众反抗压迫。在他的影响下,一些“牛把儿”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最小的“牛把儿”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书以微观叙事视角,再现革命火种在困境中的生长轨迹,折射历史语境下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韩向阳的《呓语乡村》
韩向阳,曾用笔名麦青,西峡县人,男,1961年12月生。中国作协会员。1985年起先后在《躬耕》、《奔流》、《莽原》、《小说家》、《收获》、《小说月报》、《河北文学》(《当代人》)、《山西文学》、《鸭绿江》、《牡丹》、《河南日报》等发表短、中、长篇小说、散文等约150万字,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无名桥》。结集出版小说集《野村》(中国作协、中国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玉米林随风起舞》、《斑斓的花冠》。其中,短篇小说《遥远的麦田》获河南省青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飞》获河南省首届“五四杯”优秀作品金奖,入选《200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漓江出版社)。长篇小说《无名桥》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文鼎中原”奖。中篇小说《呓语乡村》获2020年河南省期刊联盟优秀小说奖。 《呓语乡村》讲述了农民工大成听说家里出事了,连夜赶回阔别多时的家中。当他又踏上家乡的土地时,那些早已逝去的家乡人的故事又梦幻般地在他的回忆中一幕幕上演。家乡人的梦想与希望,欢乐与苦痛,失望与抗争,使他在那个冬日之夜对家乡的命运与未来又有了新的理解。他决定不再回城,留在家乡,与他往日的伙伴们一起开始新的梦想与征程。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归乡续暖探文脉 枫杨树下说西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