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贾礼君)周五放学时分,镇平县张林镇官寺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路瑶小心地将一份特殊的"周末作业清单"折好放进书包。这张清单上没有数学题也没有生字词,而是写着:"帮爷爷奶奶洗一次脚、学做一道菜、听长辈讲一个过去的故事..."
2025年秋季,镇平县张林镇官寺小学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为全校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周末德育作业,将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孝亲敬老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让德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校分层设计了德育作业内容:低年级(1-2年级)以感受和体验为主,包括"给爷爷奶奶捶背"、"帮妈妈扫地"、"学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简单易行的任务。中年级(3-4年级)增加了技能学习要求,如"学做一道简单的菜"、"洗自己的衣服"、"跟随父母下地劳动"等。高年级(5-6年级)则强调实践和感悟,包括"管理一片小菜园"、"为家人做一顿饭"、"采访长辈了解家族历史"等。学校德育主任耿长鹏表示:"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作业,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听爷爷奶奶讲述过去的艰苦岁月和家乡变化;了解一条家乡河流、一座老建筑的历史故事;学唱一首红色歌曲并在周末结束时表演给家人;观看一部爱国题材影视作品并与家人讨论。
作为农村学校,镇平县张林镇官寺小学特别注重让学生体验农耕劳动。周末作业包括:跟随父母到田间地头,参与力所能及的农活;学习辨认三种以上的农作物;管理一小块家庭菜园或盆栽;记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我才拔了十分钟草就觉得腰酸背痛,才知道爸爸妈妈每天有多辛苦。"五年级学生陈博文在劳动日记中写道。
学校还将孝亲敬老作为德育作业的重要内容:每天对家人说一句感谢的话;为长辈洗一次脚或捶一次背;记住家人的生日和喜好;在周末为家人做一件暖心的事。"当我第一次给奶奶捶背时,奶奶感动得哭了。"三年级学生李玥说,"我发现让家人开心其实很简单。"
手工制作作业注重废物利用和创意发挥。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手工作品;为家人制作一张节日贺卡;制作一件实用的家庭用品。孩子们用玉米皮编成坐垫,用旧报纸制作收纳盒,用瓶盖做成象棋...一件件充满创意的手工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培养了节约意识。
为确保德育作业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机制。发放《德育作业记录表》,要求家长签字确认,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交流学生完成情况,周一开设"德育作业分享会",让学生交流心得,每月评选"德育之星",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现在孩子周末回家都会主动帮忙干活,变得懂事多了。"一位家长在微信群中反馈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德育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不仅劳动技能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态度和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更加懂得感恩,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增强了家庭责任感。"以前觉得爸爸妈妈干活是应该的,现在才知道他们多么不容易。"六年级学生余承恩说,"我以后要多帮爸爸妈妈干活。"老师们也反映,完成德育作业后,学生更加懂事,学习态度也更加端正。周日晚上,许多学生家的灯下,孩子们正在认真填写《德育作业记录表》,记录这个周末的收获和感悟。"这个周末我学会了煎鸡蛋,帮爷爷浇了菜园,还给奶奶洗了脚。"二年级学生陈子昂在记录表上歪歪扭扭地写道,"奶奶夸我是个好孩子,我很开心。"
在镇平县张林镇官寺小学,德育不再是课堂上的说教,而是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我校全体学生正在用他们的双手和真心,将德育带回家中,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感悟。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