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农业谷地”打造中国农科高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农业谷地”打造中国农科高地
作者:  

image.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大河网讯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新乡有一块神奇的“谷地”——中原农谷,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实力非凡的科创团队,这里力争打造中国农业科技高地。


39b009381b50ce952e1a77cd4b120d7f_1758338156485639.png


  9月19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中原农谷,探寻河南农业“最强大脑”的硬核实力。

  

  作物水培 “花样” 多

  

  科技栽培引客来

  

  水培作物可以有哪些“姿势”?在中原农谷现代农业展馆的玻璃温室大棚,多种多样的室内栽培植物,台湾叶枸杞、养心菜、一帘幽梦,乃至芹菜,由于新颖的栽培方式,吸引着媒体团一行驻足拍照。

  

  “这芹菜真香!”品尝了水培芹菜,一位记者发出感慨。据讲解员乔莹介绍,这里的芹菜种植采用的是管道式液体水培,用定植杯和海绵固定。“这样可以保证根系干净,不烂根不生虫,水培也没有粗纤维困扰,可以说口感爆汁。定植杯可固定植株,管道内是含营养液的循环水,可控制各层供水。”


50322e2311001b9026a8fa380dc93fc1_1758338156503198.png


  “好神奇!一碰它就能闻到清新的味道,介于薄荷与风油精之间吧,真的提神醒脑。”内蒙古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指着一旁的碰碰香(哈迪耶鞘蕊花)说。据介绍,这种植物可驱蚊避虫,亦可烹饪泡茶,推广无土栽培可方便日常居家使用。

  

  据介绍,这所全封闭植物工厂式大棚,配备有二氧化碳供应与补光灯。培育方式上,除了立体栽培,还探索水培、基质培等无土栽培方式,以适应多种作物生长。


fb9b7c17af4b50f7f6a0015027de54d4_1758338156519829.png


  “目前,我们正在探寻合适的蔬菜种养方式,兼顾发挥无土栽培优势,以期降低作物种植成本。在推广模式上,借助传统塑料薄膜大棚,应用漂浮板式,进行定植,这样一来整个棚里不需要除草,可实现机械化采收,作物收益相对其他无土栽培展示模式更高。”河南省中原农谷联合种业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主办李彩虹说。

  

  记者了解到,中原农谷现代农业展馆占地5300多平方米,一年展示近百个品种,含特殊品种及合作院校成熟品种,年接待约34万人。在主粮作物展示上,玉米、小麦,每季约与40多个厂家开展展示合作,包括科普田在内,年展示200至300个品种。其中普冰03小麦作为主推品种,是国内首个冰草与小麦远缘杂交品种。

  

  引才390人、设立30亿元投资基金

  

  筑牢河南粮食安全根基


757d7ba5a2026fad9abcf4cff5c64967_1758338156537309.png


  科技引领,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南粮!经过一片水稻示范田,采访团一行来到中原农谷展厅。围绕中原农谷的来历与愿景,讲解员乔莹作了详细介绍。

  

  她说,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也是品种选育大省,制种、供种大省,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十分之一的粮食。2022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中原农谷,2024年1月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原农谷究竟怎么建?

  

  在运作机制层面,中原农谷明确为省政府派出机关,构建 “省级主导、市级主责、省市共建” 的责任体系,并采用 “管委会 + 公司 + 专家咨询委员会” 的架构,实现运营全周期一体化管理。


b01595dcb3e49463a36aa03e2cfa5c15_1758338156555633.png


  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中原农谷借鉴荷兰先进经验,创新探索 “政府出题目、企业提需求、平台搞研发” 的 “黄金三角模式”,精准对接农业发展需求与科研资源。人才激励方面,其首创的 “双跨单聘,两权分处” 机制成效显著,有效促进了科研人员与企业双向流动,目前已成功招引 390 名种业高端人才,为农谷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支持保障体系同样力度十足。中原农谷已设立 30 亿元投资基金,省市财政每年专项支持 4 亿元;河南省 27 个厅局累计出台 260 余条配套政策,全方位护航农谷建设。更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已于去年 9 月 1 日正式实施,以立法形式为农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标志着中原农谷建设进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多项“卡脖子”领域迎突破

  

  书写农业科技 “河南答卷”

  

  短短数年,这片“农业谷地”已经产出大量农业科技高精尖成果。

  

  2023—2024 年,中原农谷一批原创性成果相继涌现,为我国种业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间,共有161个优质新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其中9个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推广主导品种,彰显强劲的品种培育实力。

  

  在品种创新与转化方面,新麦58、郑麦918两大小麦品种表现亮眼,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实现了科研价值与市场价值的高效转化。


6d68a6434cd0c78f075518d549481901_1758338156573516.png


  重大科研难题攻关亦取得关键突破。中原研究中心李立会团队在位于新乡的中国农科院综合试验基地,成功破解 “小麦—冰草” 远缘杂交这一世界性难题,为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开辟新路径;神农种业实验室成果丰硕,不仅在全球首创抗苯磺隆除草剂花生新种质,还成功发现并克隆调控芝麻节间长度的短节基因,相关成果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填补了该领域国际研究空白。

  

  目前中原农谷已经和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何心悦/文、图 马绍坤/视频)


编辑:徐振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