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奋力建设农业强省(新闻发布厅)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梦露 赵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9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表示,“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向科技、管护、防控、市场要粮,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协同,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167万亩,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文介绍,在调动农民和地方粮食生产积极性方面,我省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全面实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
今年以来,河南千方百计抗旱保粮,实现夏粮总产750.01亿斤。当前秋粮长势总体稳定,夺取丰产丰收有基础、有希望。孙巍峰表示,夺取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河南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
同时,我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设施种植业发展行动,打造粮食、畜牧渔业、乡村农文旅等六大产业集群。油料、食用菌产量和生猪存栏量、外调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蔬菜产量位居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的1/12;培育小麦、生猪、食用菌等18条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路子。
“河南已从‘中原粮仓’变成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除了水饺、方便面等传统产品外,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孙巍峰说。
全省着力打造运营“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设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先进农机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联盟,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10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9家、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级农业品牌达45个。漯河市“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
农业科技支撑持续强化,有力夯实农业强省根基
“十四五”以来,我省重构重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周口国家农高区等14个国家级农业科创平台,组建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农业种业”大模型,中原农谷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一极。
种业创新突破明显。建成50万份库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实现27个地方畜禽品种分级保护全覆盖;组建种业集团,培育11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建成15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花生、生猪等供种能力均居全国首位。
“播种用北斗、打药用无人机、灌溉用手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常态”。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张金龙介绍,我省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新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高出全国近1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粮油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省规模以上农机装备企业160多家、产业规模600亿元以上,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建成832个“平急”两用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足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
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9.6万家、27.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7万家。
孙巍峰介绍,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达到4226亿元,有经营收益的村占比达到86.2%。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我省坚持平原、丘陵、山区不同片区分类指导、组团协同发展理念,以县域为单元编制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分类制定“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建设标准,培育先导区。
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全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5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2024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6.3%,均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孔剑君介绍,我省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省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到81.8%,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全省农村已建成“五星”支部1465个,脱贫村中“三星”及以上支部占比达到78.56%,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我省紧盯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推动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107元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16缩小到2024年的1.97。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32.67万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20年的12201元增长到2024年的17515元,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编辑:徐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央媒看河南 | 关注河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等内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