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 郭佳)殡葬习俗整治是乡村移风易俗的“硬骨头”,镇平县郭庄回族乡立足本乡实际,从群众需求出发,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优化、群众参与等举措,让殡葬习俗整治走深走实,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
政策落地“本土化”,整治推行有温度。
针对农村地区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习俗流程繁杂的实际,郭庄乡不搞“一刀切”,坚持“尊重传统、依法依规、积极引导”原则推进整治。乡党委多次组织民政干部、村“两委”成员、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召开专题座谈会,逐村梳理传统殡葬流程中存在的铺张浪费、仪式冗杂等问题,结合全乡实际制定白事消费指导标准,明确“保留合理传统、简化仪式流程、杜绝攀比浪费”的方向,让殡葬习俗整治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合群众生活习惯。
为让政策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将殡葬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划定丧事操办“红线”,明确禁止大摆宴席、盲目攀比、燃放大量鞭炮、雇人哭丧等陋习,既用制度划出行为边界,又通过人文关怀赢得群众理解支持,让整治在温情中稳步推进。
服务配套“便民化”,群众办事少跑腿
“以前办丧事东奔西跑,现在村里全程帮办,省心又省钱。”这是郭庄回族乡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新感受。为解决群众治丧不便问题,组建由村干部、网格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全程协助群众办理死亡证明、遗体接运、安葬登记等手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
群众参与“常态化”,新风养成靠自觉
郭庄回族乡把发动群众作为殡葬整治的关键,通过典型引领、氛围营造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通过红白理事会,组织“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会,邀请主动放弃大操大办的村民分享心路历程,用真实故事打动群众。
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成了移风易俗的“主力军”,理事会成员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全程监督丧事操办过程,对违规行为及时劝阻。在清明节、寒衣节等传统节日,组织“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文明祭扫活动,引导群众用献花、鞠躬等方式缅怀先人。
随着郭庄乡殡葬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成效已深度显现,群众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发生显著转变。下一步,郭庄乡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文明殡葬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的文明支撑。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