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大桥乡:科技下乡“组合拳” 激活振兴“新引擎”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内乡县大桥乡:科技下乡“组合拳” 激活振兴“新引擎”
作者:  刘航

  初秋时节,大桥乡中草药种植基地里,县科技局的农技专家王教授蹲在垄间,手把手教种植户李大叔调试智能灌溉设备:“这传感器能感知土壤湿度,旱了自动浇水,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同一时刻,乡里的科普宣传车正开进郭河村,村民围着无人机模型,听技术员讲“智慧农业”,一场科技下乡“及时雨”,正浸润大桥乡的田间地头。


  “智慧农机”进田埂,老把式尝鲜“新科技”


  在程岗村的玉米地,新引进的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药液均匀洒在叶面。“以前背药桶打药,一天干5亩;现在无人机‘嗡嗡’飞,一小时喷20亩!”种粮大户郑师傅盯着手机上的作业数据,笑得合不拢嘴。乡党委紧扣“农业现代化”目标,联合县科技局送来“智慧农机套餐”:无人植保机、土壤检测仪等,逐一落户田间。党员技术队跟着设备“驻点”,手把手教操作——“政府教咱用科技,咱种地更有底气!”郑师傅的话,道出全乡种粮户的心声。


  “科技课堂”搬进村,土专家学出“新门道”


  “艾草要想品质好,施肥得讲‘精准账’!”郭河村艾草加工厂里,县农技站的专家正给种植户上“科技课”。投影仪投出土壤检测报告,村民们围坐“取经”:“原来氮肥不能多施,咱以前凭经验,差点耽误收成!”科技下乡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订单式授课”:乡农业中心提前摸清需求,组织专家讲“艾草深加工”“玉米病虫害防治”“电商助农”,场场爆满。


  “科创小院”扎深根,小产业迸发“新活力”


  科技下乡的“溢出效应”持续发酵:全乡建起3个“科创小院”,聚焦艾草、玉米、果蔬深加工;县乡联动出台“返乡科创补贴”,吸引大学生带着技术回村。“小产业嫁接大科技,乡村振兴就有了‘硬支撑’!”郭河村党支部书记马寅望着忙碌的科创小院,话语坚定——当科技的“种子”在乡土扎根,必将结出振兴的“金果实”。


  夕阳西下,智能灌溉的水流“滋滋”滋润着艾草田,科普宣传车的灯光照亮村民回家的路。大桥乡的科技下乡,正以“智慧农机+订单授课+科创小院”的组合拳,把“科技势能”转化为“振兴动能”。这场浸润乡土的科技“及时雨”,既应了时令、解了难题,更播下“创新兴乡”的希望——在“两高四着力”“五聚五提”的指引下,大桥乡的田野上,正生长着科技赋能的“振兴图景”。(通讯员 刘航)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