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菜吃馍
赵长春
有人说天热没胃口,这话有点儿矫情。大夏天的,来碗菜,来个大馍,于我,是种好吃法。
朋友从山上捎来了老味儿馍,皮色显灰,没有街头的那种雪白,一看就是当年的馍色;不用闻,香气扑面,是面的本色的香。
趁着还暄暄腾腾,先吃半个,津津有味。然后凉拌七八个青椒,辣气冲眼的那种,自己地里种的,生抽、细盐、小磨油,其他作料别放,腌上三五分钟,就馍,好吃!
反正我喜欢这种吃法,有馍有菜,再配碗粥,鸡蛋面汤更好。吃得一脸汗,酣畅淋漓。
还可以来碗熬菜。熬菜,袁店河的说法,通称为烩菜——不过,总觉得故乡的铁锅中,被木头柴火炖出的粉条柔和,豆腐入味,比肉都香。夏天,就炖时令的茄子、豆角。茄子不削皮,切大点儿块,用盐水杀下青气;豆角可老点儿,掐段儿。热油、带叶的花椒、姜片,煸出香,放茄块、豆角段,炒半熟,放热水,炖,熬……一口馍,茄块儿肉感,豆角儿面和,不信试试。
还有种懒吃法,就芝麻盐。芝麻炒熟,与盐一起擀碎,咸香味出来了,夹到馍里,也可香。不过,炒芝麻得掌握好火候,可以把炒黄豆、烤过的红辣椒一起擀,咸香之外,又有辣香。吃罢,开水冲碗芝麻盐汤,化原馍,填充胃缝儿。
别小看芝麻盐。儿时,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那时候,对于坐月子的人来说,还是补品。堂兄多,我和五哥没少偷吃过嫂子们的芝麻盐。中学了,每周住校,母亲给擀一小罐儿芝麻盐,享受着特别待遇。往稀得照见眉眼的面汤里搅一筷头,就馍,吃喝上几天,当菜。有个周末回家,中午没吃饭,为的是想省张馍票,半路上肚子却饿得咕咕叫。我用指尖抿出罐底的芝麻盐末,闻着,尝着,走到家,先到灶屋找找吃个馍,苞谷面的,很粗粝,也可香。
还吃过麸皮烙的饼,饼色黄中带褐,入口粗粝,沙沙响,如麦香的粗犷。
村里有个人,老实憨厚,用大人的话来说,是个实诚的人。走亲戚去,亲戚家盛情款待,白面馍一大盘,还有四个菜。那时候都不富足,白面馍是待客的。知礼者,掰下一半,就菜慢嚼。他呢,就一个劲儿地吃馍。亲戚劝他,“孩儿啊,多吃菜呀!”他说:“白馍,不用配菜。”后来,亲戚又让他,“馍搁那,喝口汤吧,别噎住了!”他说,“白馍,下得利闪,噎不住!”
后来,这事传开了,影响到了他的相亲、成家。多年后,他开了一家馍店,专蒸各色白面馍。出锅,自己先尝一个,不就菜,吃着吃着,眼角泛起了泪花。
那时候,从没有敢想就太好的菜,有馍就中,好面(白面)馍更好。热馍,刚出锅的带焦壳,更好吃。实在没菜了,就着辣椒面糊也中。还有,一撮盐,点几滴小磨油,一搅和,也当菜。再者,掰开馍,撒上几粒白糖,也挺好。还有,热锅、热油,葱花下锅,加盐,烧出葱香味,即为葱油,可以用来蘸馍吃,也是下饭菜。更省事儿的,大葱一剥一洗,就馍,咔嚓咔嚓吃。
不知道为啥想起这些,晚上就着五花肉炖粉条,就着芝麻盐,大口吃白馍,幸福感爆棚。
这馍,有如此丰盛的菜品相伴,也一定很幸福地一步到“胃”了。
只是,我又要胖起来了。
算了,少吃半块馍吧。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潘河记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