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山水记游(二题)
柳玉柱
老界岭看云
书斋里读唐诗,读得唇齿生香心摇神荡之时,魂灵便离窍而去,在溪山云海,恋恋不归。“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流涧含轻雨,穿山踏乱云”,那境界那情韵,该是怎地让人消魂啊!
我曾在山菊吐芳枫叶如丹的时节,与几位文人高士去西峡老界岭看云,在有声有色的唐诗里,醉了个酣畅。
车一出县城,便驶入画中。盘山公路,被密密林海挤成了窄窄一线。车儿左弯右拐,眼前景物便俯仰百变。心想,成语中说的“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景象,大概就是这样的了。更让人爱怜的,是云和溪。一路行来,任你千回百折,那云儿缕缕团团,上下翻飞,总不忍离去;那溪声更如敲琴碰珠,音韵袅袅,不绝于耳。
入山越深,景物愈佳。猛然间,觉得凉意袭人,空翠湿衣。放眼望去,只见万山浮动,天地融融。稍顷,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原来的绵屏翠嶂,化成了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大写意。如梦如幻中,一时竟不知身在何处,我为何物了。
登上老界岭,恰雨住天晴。脚下,群峰罗列,如躬身而拜。看那山岚云气,仍搓棉扯絮一般,在深不可测的谷底腾挪变化。如蛟龙闹海,如羊群过坡,如仙子宴饮,如顽童斗乐。奇的是那万干生灵,说有便有,说无又无,亦真亦幻,亦实亦虚。来,不知打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让人望而生畏的惊雷飞电,险山大壑,在它们却百无禁忌,视若儿戏一般。这使我顿感造化之神奇和人力的微小。我们常常得意于“人定胜天”“巧夺天工”的壮举,岂不知人工天可代,天工人不如。诗仙李白早在千年前就悟出了“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的真谛。历数人类引以为荣的万年物事,所谓“胜天”云云,充其量不过是循自然规律而行的结果罢了。
遥思遐想间,又见白茫茫一片云烟,从谷底升腾而起。一刹时便把远处的重峦叠嶂,遮得了无踪迹,只剩眼前峭壁如削,突兀而立,更见雄浑厚重。当我惊叹于这天神布景,瞬息万态之际,却见身旁的山花野树,闲适如故,只管悠然吐绿,自在散芳,对这沧海桑田的变化,流露出一种司空见惯的淡然。此刻,我不禁为人世间因芥豆之争而伤肝裂胆的鼠肚鸡肠,感到卑俗和渺小了。我记起了杜甫的诗:“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想那茫茫广宇中,连我们视为万古不变的日月乾坤,尚且如鸟如萍,那么,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肉身凡胎,又算是什么呢?
老界岭看云,我领受了大自然的恩赐。
龙潭沟叹奇
缥缥缈缈山,层层叠叠水,幽幽弯弯路,叮叮咚咚泉。从龙潭沟归来已经数日了,耳畔脑际,仍萦绕着那里的山光水色,古木奇石。朋友,此刻我独坐书斋,晴窗展纸,想为你描摹一番山中的感受见闻,不知怎的,总有一种“明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的感觉。
正是雁鸣高秋层林泛红时节,我们一群喜好舞文弄墨之士,相约来到西峡伏牛山深处的龙潭沟。一脚踏进深谷,便被那里的奇幻景象弄了个瞠目结舌,张大了嘴,竟说不出话来:
你知道,我向来不是那种意枯词穷、腹仅草莽之辈,我曾向你自炫,我是腹中列锦绣,落笔起云烟。平时,身在红尘斗室,尚能凭着遐思遥想,过一种烟霞供养的神仙般日子。蜗居窄狭,我可以“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人在万山中”。噪音聒耳,我仍能“闲居闹市如僧定,静对梅花似友亲”。读书腻了,我会“聊借画图怡倦眼”,市声听厌了,我会放一曲二泉映月,把古琴当作水声听。可此刻,我一下子扑进大自然的怀抱,面对这真山真水,却变得如傻如痴,难赞一词了。此刻,我才恍然悟出古人说的“大音稀声,大美无言”的高妙。可是,我情难自禁,还是不自量力,愿向你言说这本来不可言说的景象。不然,怎能让你分享我们在山中清游时的快意呢?!
进山的当晚,蒙主人高情,留我们夜宿山中精舍。入门穿幽径,留客听泉声。一觉黑甜之乡,清晨入山寻胜。刚过山门,便见翠屏罗列,云雾缭绕,乱水争流。抬眼望去,一帧巨幅天然图画挂在眼前,好一幅“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道泉”!正惊叹称奇,忽地从谷底腾起一片云,如烟似雾,一刹那间,刚才的画幅隐去,惟见山在虚无缥缈中。这才是:初见遥山献画图,忽然卷去淡若无。不料正惋惜间,又见云开一线,有霞光一道,直射最高的一个峰尖。莽莽苍苍中,一点金黄,如仙界玉宇,令人目眩。有人趁机拍照,快门“咔嚓”之间,便得一佳作,题名:朝阳初放一峰晴。继而,日光辉映,那云便化为五彩虹霓,飘飘摇摇,缠在峰腰。只见座座峰峦,如仙女出浴,袅袅婷婷,娇羞万状,让人魂驰神飞,不能自持。须臾,虹收云暗,阵雨漫天而下。举目遥望,但见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却不知那云中曲径,通向何处。
龙潭沟的美,美在造化之功。十几里峡谷内,山势落差500米以上。峭壁成飞瀑,白练聚深潭。涧水绕山撞石,时缓时急,忽出忽没,时而如金戈铁马,吼声震天,时而像月夜闻笛,清音缠绵。这里,山秀石更奇,往往游人正行间,突兀一柱擎天,失迷了路径,经七折八拐,绕洞钻穴,豁然回首,又上了一重天。刚才艳羡游人处,顷刻间,又在游人行处行。途中,时见千百吨重的巨石,横卧在飞瀑跌落的绝壁之上,那水,便被巨石碾成细珠碎玉,款款飘下,恍如织女天机下的银纱细布。有一石,蜿蜒如龙脊,岿然而立,自成一座大山,石面滑而陡,可望不可攀。人卧其上,微如芥粒,战战兢兢再不敢妄自尊大。另有一石,其大如屋,藏于古木荫中,石面绿苔,茸茸生光,使人想到古人“山中煮酒燃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的雅趣。
龙潭沟之奇,奇在佳境胜地,密如连环,使人目不暇接,心旌摇荡。似乎天公作法,把大自然的珠玑锦绣,萃于一堂。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皆天造地设,不可移易,错落淆乱中,循自然之理,得天然之趣。面对奇山异水,使人顿然悟到:人工天可代,天工人不如。
游山归来,我留言道:“偶尔谢人间富贵,来此做画中神仙”。朋友,你我俱是尘寰中人,自然难成仙佛,若能在春秋佳日,携侣出游,来这里登山临水,读石悟妙理,听瀑洗俗心,那便是乐在人间做神仙了。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陈伟:我亲历的75.8唐河特大洪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