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丨远离风险,守护好您的“数据身份证”
随着数字金融日益普及,个人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数字资产”。但近年来,“冒充电商客服套取信息”、“虚假APP窃取数据”等案例频发,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和权益风险。8月13日,平安人寿南阳中支结合近期典型案例,发出个人信息保护风险提示,助您牢筑信息安全防线。
警惕三类高频信息泄露场景
一、“温情陷阱”式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客服”,以“保单升级”、“赠送保障”为由,索要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此类诈骗往往通过精准报出客户部分信息降低警惕,实则用于盗用账户或伪造文件。
二、“便捷诱惑”式陷阱:在商场、社区等场所,以“扫码领礼品”、“填写问卷得优惠”为诱饵,诱导群众授权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批量售卖,用于电信诈骗或非法营销。
三、“技术伪装”式窃取:伪造仿冒金融机构的APP或钓鱼链接,通过短信、社交软件推送,一旦点击填写信息,身份证、银行卡号等敏感数据将直接被不法分子获取。
掌握四招防护要点
一、“三不原则”要牢记:不轻易向陌生平台泄露身份证、银行卡密码;不随意点击短信、网页中的不明链接;不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二、“权限管理”要收紧:手机APP仅开启必要权限,关闭“非必要的位置信息、通讯录访问”权限;社交平台设置隐私权限,避免公开生日、住址等敏感信息。
三、“凭证保管”要规范: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凭证妥善存放,复印件需标注“仅限XX用途”;废弃单据及时粉碎,不随意丢弃。
四、“官方渠道”要认准:办理保险业务、查询信息时,通过保险公司官方APP、客服热线或线下营业网点操作,切勿轻信第三方平台或个人转发的链接。
发现风险这样做
该公司工作人员提醒广大群众:如怀疑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遇信息盗用,可立即采取三项措施:一是联系银行冻结相关账户,避免资金损失;二是向公安机关报案,留存证据;三是通知所涉金融机构,协助核查异常操作。
守护个人信息安全,既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是维护金融秩序的责任。平安人寿南阳中支将持续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与您携手共建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让每一份信任都得到妥善守护。全媒体记者 曹立峰 通讯员 华蕾
编辑:多彩河南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 以案说险 ▎唤醒“睡眠保单”,守护客户权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