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守护,他用行动诠释孝心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十一年守护,他用行动诠释孝心
作者:  贾小凯

  南阳网讯(通讯员:贾小凯)清晨六点,镇平县曲屯镇马家村,天刚透亮。36岁的赵阳已经起身,轻手轻脚走进里屋。81岁的爷爷躺在床上,十一年前一场脑溢血导致他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那时起,照顾爷爷就成了赵阳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4.png

                                                  赵阳喂爷爷喝水


  “爷,翻翻身。”赵阳的声音不高,动作熟练。他帮爷爷侧过身,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后背,再轻轻按摩。这样的翻身和按摩,一天要进行好几次,是防止老人长期卧床生褥疮的关键。喂饭是更耗时的活,食物要打成糊,一小勺一小勺喂,时刻注意吞咽,一顿饭常要一个多小时。爷爷无法用言语回应,但那偶尔滑落眼角的泪滴,或是嘴角微不可察的牵动,是爷孙间最深沉的默契。夜里,爷爷稍有动静,赵阳总会第一时间醒来查看。十一年过去,爷爷身上没长过褥疮,房间也总是干干净净。


  2014年,爷爷病倒时,赵阳才25岁。那时,尚有奶奶作为主心骨,撑起照料的重担,赵阳则在忙碌的间隙全力辅助,日子在辛劳中维系着平衡。然而,生活的天平骤然倾斜,奶奶突然离世,导致照料爷爷的全部担子一下子落在了赵阳肩上。


  “奶奶走了,爷爷就靠我了。”赵阳没多说什么,只是调整了自己的生活。他把更多时间留在了爷爷身边。白天再忙,也要抽空回来看看;夜里更是警醒,爷爷稍有不适就立刻起身。爷爷情绪不好时,他就坐在床边,握着老人的手,讲讲村里的事,说说过去。


  赵阳的身份不仅是爷爷的孙子,更是马家村的村干部。作为村治保主任,他有自己的职责,工作繁忙是常态。“村里的事是责任,照顾爷爷是本分,哪头都不能耽误。”赵阳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时间管理法”。他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将需要外出处理的工作集中安排;能在家里完成的事务,就利用爷爷休息的间隙抓紧处理;实在分身乏术时,会提前请家人或信得过的邻居临时搭把手。在村民眼中,赵阳总是步履匆匆,但无论多忙多累,他对爷爷的那份细心与温和从未改变。“阳阳这孩子,当干部尽责,照顾老人更是没得挑,真是难得的好后生!”提起赵阳,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

图片5.png

                                                     赵阳在村工作


  十一年,不是一两天。赵阳照顾瘫痪爷爷的事,在马家村和邻近的村子渐渐传开了。这份超越了血缘、近乎本能的孝行,在朴实的乡村激起了涟漪。它成为邻里间闲谈时由衷的赞叹,成为父母教育子女时活生生的榜样,甚至在调解家庭养老纠纷时,成为村干部口中最具说服力的参照。“看看人家赵阳,再想想自己……”不少村民私下里坦言,赵阳的存在,让他们对家中老人更多了一份耐心与责任。


  “照顾自己的爷爷,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没什么好说的。”面对外界的赞誉,赵阳总是这样平静地回应,语气里带着一丝不习惯被关注的腼腆。从25岁到36岁,人生中最富活力的四千多个日夜,赵阳的坐标系始终围绕着那张病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琐碎日常中一点一滴的付出与坚持。这份看似平凡的守护,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无声地诉说着责任、亲情与人性中最温暖的光亮。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