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郭庄回族乡:昔日涣散村、今朝豆飘香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郭庄回族乡:昔日涣散村、今朝豆飘香
作者:  张皓然 任毅

  南阳网讯(通讯员:张皓然  任毅)初秋时节,镇平县郭庄回族乡郭庄村的千亩毛豆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豆荚挂满枝头,一派令人欣喜的丰收景象。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搬运、装车,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谁能想到,半年前的郭庄村还是一个软弱涣散、发展迟滞的“后进村”。如今,通过大力发展毛豆种植产业,该村不仅成功实现了华丽“蝶变”,更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振兴新路。

图片6.png

  找准症结谋出路,毛豆兴业焕生机


  曾经,郭庄村因组织制度执行不严格、党组织活动不经常、流动党员管理缺失的原因,导致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乡党委的精准指导与坚强驻点帮扶下,该村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配齐配强村干部、加强党员管理、引进富民产业等有效措施,成功从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乡村振兴“致富村”。


  “要整顿,必须找到一条能让村子富起来、让村民有奔头的路!”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章介绍道。经过深入调研和市场考察,发现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毛豆,且毛豆的市场需求稳定,周期短、见效快、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后,村“两委”果断决定,将规模化发展毛豆种植作为整顿转化的突破口和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

图片7.png

  科学种管提效能,千亩绿金拓富途


  说干就干!村两委干部立即联系有意愿的种植大户,积极整合流转土地,引进优良毛豆品种,组织农技专家全程指导,推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吸纳本村及周边的村民务工。短短一年时间,1500亩毛豆种植基地从规划变为现实。


  汗水浇灌出硕果,科学的种植管理和辛勤的付出换来可喜回报。今年8月,毛豆种植基地平均亩产突破3000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测算,总净利润高达上百万元,夯实了郭庄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就业富民添动力,乡村蝶变展新颜


  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毛豆种植产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土地流转收益,更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分拣、装车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据统计,在毛豆生产的关键期,该产业可带动本村及周边劳动力200余人实现就业。

图片8.png

  “以前在外面打工,赚得不多还不顾家。现在在村里毛豆基地干活,一天能挣200多块,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很稳定!”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高兴地说。毛豆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更多的青年劳动力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乡村的人气和活力明显提升。


  整顿见效固根基,振兴扬帆向远航


  产业兴则乡村兴,村民富则乡村稳。毛豆种植产业的成功发展,不仅让郭庄村彻底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更极大地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看着绿油油的“毛豆田”变成实实在在的“增收田”,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这‘小毛豆’就是产业发展的‘大希望’!”种植大户李梅珍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毛豆产业,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探索深加工、品牌化运营,同时吸引更多人才回流,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让郭庄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村还是那村,地还是那地,昔日的软弱涣散村,如今依靠一颗颗小小的毛豆,实现了由“散”到“聚”、由“弱”到“兴”的精彩蜕变。绿意盎然的豆田里,不仅孕育着农民丰收的希望,更承载着郭庄村走向全面振兴的坚实足迹。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