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炙烤着豫西南大地,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桃溪镇正经历一场严峻“烤”验。持续高温少雨天气,让抽穗扬花的玉米、结荚膨果的花生面临“干渴”威胁。面对旱情“大考”,桃溪镇党委、政府闻“旱”而动,将抗旱保收作为头等大事,迅速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科学部署、精准施策,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立体化抗旱体系,在热浪蒸腾中打响了一场守护群众“粮袋子”的主动仗。
旱情就是命令,织密监测预警“前哨网”。 桃溪镇将指挥部前移至抗旱一线,组建由镇村干部、农技骨干、网格员组成的“旱情侦察兵”,建立“日巡查、日会商、日报告”机制。他们顶烈日、踏热土,穿梭于阡陌之间,一手拿着墒情速测仪精准监测土壤“渴不渴”,一手握着记录本详细统计玉米、花生等主要作物受旱面积与程度,同步收集群众最急迫的用水需求。气象预警信息通过覆盖全镇的“气象大喇叭”和抗旱服务微信群,第一时间从“指尖”直达“田头”,为抗旱决策抢得了宝贵先机。
抗旱浇地现场。邓玉龙摄
科技下沉田间,定制节水增效“良方策”。 如何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桃溪镇农技人员把办公室搬到地头,开出了“一田一策”的精准药方:针对玉米需水关键期,大力推广移动式喷灌技术,实现“小水勤灌、精准润苗”;在花生地块,则因地制宜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有效减少蒸发损失。同时,技术小分队现场指导农户科学喷施抗旱保水剂和叶面肥,为作物穿上“隐形保水衣”,增强自身抗旱“抵抗力”,力保叶片不早衰、籽粒更饱满。村民老张看着自家花生田里铺设的滴灌带,感慨道:“这水直接滴到根上,省水又顶用,专家这法子真中!”
党群同心聚力,打通抗旱保收“生命线”。 抗旱保收,水源保障是核心。桃溪镇迅速激活“党员先锋队+群众互助组”应急机制,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水源保卫战”:一面组织力量对辖区所有泵站、机电井、灌溉渠系进行“拉网式”排查检修,日夜清淤疏浚,确保水流畅通无阻;一面科学调度水源,在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前提下,优化配置水库、塘坝等现有水资源。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群众积极响应,在引水浇灌、设备抢修、协调用水秩序的每一个环节,都跃动着干群合力战旱魔的感人身影,汩汩清流顺着修复一新的渠道,源源不断滋润着干渴的田野。
目前,桃溪镇抗旱保收各项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旱情影响得到初步控制。下一步,桃溪镇将继续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密切跟踪旱情发展,动态优化抗旱举措,强化节水宣传与用水管理,以“旱情不退、人员不撤”的决心,奋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牢牢守护好千家万户的“粮袋子”与“钱袋子”,在广袤田野上书写不负农时的责任担当。(通讯员 邓玉龙)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