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内乡抗战故事(内含独家第一手史料)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王国庆:内乡抗战故事(内含独家第一手史料)
作者:  王国庆

  【编者按】

  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内乡大地亦挺立起不屈的脊梁。值此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郑重刊载王国庆先生撰写的《内乡抗战故事》。该文以深沉笔触,钩沉内乡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血性抗争:从伏牛山麓接纳流亡学府点燃教育星火,到中共党组织争取地方力量、凝聚全民救亡的深谋远略;从“天明剧团”跋山涉水以文艺唤醒民众,到游击健儿在骆驼岈、大谢岗痛击日寇的英勇壮举;更有“双枪女英雄”方秀芝、智陷敌寇坦克的农民王保等无数草根英雄的凛然身影。他们用血肉筑起捍卫家乡的长城,其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力支援了抗战全局,昭示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磅礴伟力。今日重读,内乡军民以血泪与荣光写就的篇章,依然激荡着深沉的历史回响,警示后人铭记牺牲,珍视和平,永续自强不息之精神。

image.png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全面掀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高潮。中国共产党提出全民抗战方针,与国民党再次联合,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在全国展开。

  地处伏牛山南麓的内乡县,随着全国抗日时局的发展,全县各阶层民众亦奋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国共产党内乡党组织还通过耐心细致的统一战线工作,把地方实力派别廷芳争取到抗日阵营来,从而使抗日救亡活动在全县顺利开展。

  这一时期,黄河以北大片国土沦陷,河南省会开封亦受日军威胁。河南省教育厅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学生应先迁移安全地带、以免学业中断”的通令,将豫北、豫中、豫南的黄河水利专科学校、省立开封高中、省立安阳高中、省立洛阳中学、省立南阳五中、战区一中、省立开封女子师范、省立淮阳师范、省立信阳师范、河南战区第二师范、私立两河中学、私立北仓女子中学、省立汲县师范、郑县化工职业学校等各类学校30余所、学生2万多人相继迁入内乡县,对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image.png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内乡党组织迅速抓住这一时机,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指导迁入学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各学校组织了抗日救亡团体和学社,创办壁报、开展读书活动,组织青年学生研究讨论时事政治、编写墙报和抗日救亡宣传材料,使学校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对在活动中表现好的,积极培养考察发展党员,壮大学校党组织,仅开封女师、开封高中及开封女中等学校就发展党员20余人。这些学校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不仅在校内,还深入附近农村开展活动,启迪民族觉悟,为抗日战争募捐。广大民众在抗日救亡的宣传发动下,积极响应抗日募捐活动,赤眉、马山口、师岗等地不少贫苦农民,把纺棉织布卖的钱及卖柴、卖鸡蛋的钱,都慷慨捐献出来。灌涨铺农民张俊德的母亲,不仅将自己陪嫁的一对银镯和六套银扣子全部捐出,还将其儿子颈上的银项圈卸下来支援抗日。而且有100余名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志愿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宛西乡村师范学校组建了以中共地下党员为核心和进步师生为主体的“天明剧团”,排练了话剧《天明雪》《山河泪》《放下你的鞭子》、歌剧《慰问伤病员》和宛梆小戏《送寒衣》等剧目,肩背行李、道具,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到全县各地巡回演出和开展募捐活动,搞得颇为出色、非常活跃。一次到谢寨演出,剧组成员不顾一路辛苦饥饿,放下行李,选好场地,就敲锣打鼓召集群众,附近村民闻声后纷纷赶来,观众近千人。剧组演了不少精彩节目,博得观众热烈掌声。特别是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时,通过东北逃难父女以卖唱为生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军的侵华罪行,激起广大观众的同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当剧组号召抗日募捐时,群众纷纷响应,不少农民捐出了仅有的微薄钱物,以表支援抗日之心。

  “天明剧团”不仅在全县巡回演出,还到镇平的卢医庙、高丘、侯集一带进行宣传。青年教师郭庠生以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歌颂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为内容,精心绘制百余幅宣传画,随剧团在演出地点张挂,收到很好效果。“天明剧团”所到之处,受到各界民众欢迎,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

image.png

  1945年春,已处穷途末日的侵华日军,为作最后垂死挣扎,悍然于3月发动了豫西、鄂北战役,妄图攻占豫西南要地内乡县的西峡口和摧毁国民党军事要地“老河口飞机场”,以确保其华北、华中占领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设施安全。

  而在1939年4月至1943年5月,日军曾7次派出46架飞机对内乡县城、马山口、师岗、麦子山、灌涨铺等地实施轰炸,广大民众蒙受巨大灾难。仅在县城,日军就于1939年4月至6月,曾3次派遣36架次轰炸机进行狂轰滥炸。城内大地震动,到处火光冲天,弹片、碎尸和瓦砾横飞,百姓冒着敌机狂炸四处奔逃,十字街大成货栈变成了巨大弹坑。被炸毁的残垣断壁,树干上粘着死者的血肉,惨不忍睹。

  仇恨埋在心间。内乡沦陷后,日军烧杀抢掠,残暴肆虐,奸污妇女,无恶不作,劳苦大众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忍无可忍。隐蔽在各地的中共党员,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积极行动,发动和组织广大民众及地方爱国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在赵店、城关与余关的太阳河、带驹河一带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他们白天化整为零,侦探敌情,夜晚聚零为整打击敌人。失散的民团士兵和众多百姓踊跃参加,使游击队很快发展到120余人枪,成为一支抗日的骨干力量。4月,游击队突袭了由五里堡东渡湍河抢掠群众财物的日军,打死日军3人、打伤2人,缴获步枪5支。此后,又伏击了窜犯董堂村的日军,击毙3人,缴获步枪3支,迫使日军逃回县城。游击队随后又夜袭了刘竹园日军一粮仓,打死日军看守,将粮食分给附近群众。

  游击队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斗争热情,所到之处,民众积极向游击队反映敌情,以利更好地打击日本侵略者。7月2日,赵店褚营村一群众探知日军当天夜晚要有一个中队由县城经八里岗增援西峡口,迅即将这一情况报告游击队。游击队根据这一情报,决定在赵店八里岗的骆驼岈埋伏,在公路上埋设地雷,截击西进日军。当日军的装甲车、汽车、骑兵、步兵依次由南向北开进,进入埋伏区后,一声巨响,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游击队和参战青年农民,凭借熟悉的地理优势,手榴弹、机枪、步枪、冲锋枪猛烈地向敌人扫射,打得日军惊慌失措,人仰马翻。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烈战斗,炸毁日军装甲车4辆、汽车4辆,打死敌官兵30余人,战马14匹,缴获各种枪支30余支,残余之敌溃逃县城,游击队无一人伤亡。7月15日,游击队又在大谢岗伏击了增援西峡口的日军,打得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调头逃窜。

  大桥、灌涨、马山口等地的农民群众不畏强敌,与日军展开斗争。5月的一天拂晓,内乡城内的日军,出动扫荡县城西10公里的方山,民团士兵据险死守,战斗激烈。此时,方秀芝上山寻找在民团任排长的丈夫,当她爬至山腰时,看到一民团士兵被日军杀害,熟悉枪法的方秀芝怒火满腔,拣起死者的枪支,隐蔽好身体,瞄准山下一个摇旗指挥的敌人,一声枪响,打倒了敌军官。然后,她迅速跑上山头,这时山上已三面受敌,民团指挥部命令向西突围。突围时,方秀芝又背上一阵亡士兵的枪支,跟随丈夫和民团队伍且战且走,安全转移。这场战斗后,方秀芝赢得了“双枪女英雄”的称号。6月2日,灌涨的群众与流散在乡村的民团士兵30余人,组织起来,在默河东岸的吕营,伏击了窜犯南冯庄的日军抢粮队,打死日军6人,打伤2人,救出了被日军抓走的10名群众,夺回了被抢走的粮食和物资。一天傍晚,百余名日军在3辆坦克的掩护下,由县城沿路向马山口进犯。当行至灌涨李湾村时,夜幕降临,日军唯恐遭伏击,遂抓青年农民王保,命其带路由便道向马山口进犯。王保沉着地带着日军沿李湾村兜圈子,意欲拖延日军进犯马山口的时间,以解马山口民众的灾难。最后,他又带日军绕道马寨西的默河底,引敌人于大片沼泽淤泥地带,陷敌坦克于泥潭,尾随的日军亦陷入齐腰的泥潭,挣扎喊叫,不能自拔,王保趁机逃走。日军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害怕被包围袭击,便盲目地向四周开炮,整整一夜,枪声未断。次日天亮,日军才艰难地爬出来,狼狈返回县城。

  马山口的地方民团也在中共内乡党组织的统战工作下,凭借伏牛山有险可持、宜进宜守的优越条件,游击于石庙、三岔河一带,待机抗战。广大民众搜集日军情报送往北山,以便痛击日寇。河西村贫农郭玉成数次来往互通情报,使日军两次进山扫荡都被打得人仰马翻,死伤数十人,无奈只好龟缩于秦家寨营穴之内。8月,打狼洼村民樊永侦、张明堂,乘一日军枪放村边进村喝水之机,两人即谋,速得这支“三八式”日枪藏入红薯窖内。群众性的反日斗争使日军全无宁日,到处挨打,有效地支持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自日军西进占领内乡后,全县人民奋勇抵抗,英勇斗争,此起彼伏的抗击日军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钳制了日军西犯,彻底打破了日军在豫西南和鄂西北发动的“老河口战役”和控制豫陕交通要塞“西峡口”,阻挡第八战区部队向南阳腹地挺进的作战计划。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内乡,全县人民奔走相告,扬眉吐气,采取各种形式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沦陷时期避难他乡的民众也先后回到自己的故乡,重建被日本侵略者破坏的家园。

  (内乡县文广旅局  王国庆)


编辑:李启伟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