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创新服务矩阵全面覆盖 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精准落地
宜业南阳 百姓乐业百业兴
市民咨询零工岗位信息
供需两旺的“人才夜市”
求职者在现代中医药产业专场招聘会上咨询岗位信息
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工作人员沟通
万悦城商业区流光溢彩(资料图片)
仲夏夜的南阳摩根商业街,灯火璀璨。90后求职者李倩手捧一碗宛禾麻酱米线,在摩肩接踵的“人才夜市”里,随着人潮“漂”到一个“直播带岗”摊位前,屏幕里正高速运转的艾草加工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一下子“抓”住了她……“包吃住,月薪5000元起,还有技能晋升通道!”半个小时后,李倩按下了签约的指印,笑容灿烂,“尝着家乡味,找到称心岗,这才叫生活!”
这一幕,是南阳市就业服务创新改革的生动写照。2024年以来,南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部署,以政策协同精准发力、服务创新多维拓展为抓手,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8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39%,在稳就业保民生的“大考”中亮出了一份出彩答卷。
在就业优先战略的纵深推进中,南阳市就业服务体系正经历一场持续深化的创新实践。从夜市“摆摊”到校园“筑巢”,从订单培训到政策赋能,一系列以人为本、精准务实的创新举措,不断拓展就业服务的时空边界与服务内涵,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为求职群体创造新平台,为企业运行输送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支撑,为建强副中心锻铸新辉煌。
『人才夜市』 服务时空破壁延伸
当招聘会融入夜经济,南阳市人社部门在民生考卷上写下了创新答案。
在中心城区万悦城广场五光十色的绚丽灯影里、无边无涯的汹涌人海中,百余家企业在一顶顶蓝色帐篷下“摆摊”招贤。
“以往的招聘活动都是在固定的几个地方举办,‘人才夜市’就灵活多了,直接搬到夜经济繁华区域,接地气、人气高,氛围更轻松。”应届毕业生赵燕宁告诉记者,她已经参加了好几场“人才夜市”,真切感受到“就业服务就在身边”。
一家美容机构的负责人更是连声赞叹:“以前招工贴告示,半个月也没人问。这回,到‘人才夜市’摆摊一晚上,5个岗位的人全招齐啦!”
“避开白天高温时段,借力夜经济人流量优势,‘人才夜市’招聘达成意向数量显著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当中,35岁以上的求职者占4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主任谷秋生掰着指头向记者介绍,这一就业服务创新模式算好了“三笔账”——时间上,打破“朝九晚五”限制;效率上,缩短企业招工周期;覆盖上,触达更广年龄段求职者。
当传统招聘会融入城市烟火气,“人才夜市”成为就业服务的亮眼风景。
全市各地各级人社部门巧借商圈夜市高人气,将政策咨询、企业招聘搬进霓虹闪烁的“夜间经济圈”,求职者信步闲逛间即可获取岗位信息、投递个人简历、直面HR。“服务跟着人流走”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就业服务与城市生活的“无缝嵌入”,让公共就业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南阳市以“10+N”公共就业服务(“10”指10项主题活动,“N”指创新服务和特色活动)为主线,精心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职”引未来、退役军人招聘会、民营企业服务月、“人才夜市”等专项活动,并对纳入“白名单”的企业开展“点对点”专场招聘。2024年以来,全市年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50余场,服务企事业单位8000余家,提供岗位30余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5万余人次。其中,1687家企业通过直播、网站、微信“屏对屏”发布岗位9万余个,在线浏览319万余人次,达成意向8300余人次。
『校园专列』 双向奔赴『职』引未来
4月份,2025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南阳现代中医药产业专场招聘会在南阳理工学院举行。从行业领军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这场招聘会不仅是为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的“求职盛宴”,更是南阳中医药产业与优质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人社部门精心定制‘现场招聘+直播带岗’双线模式,专门选址中医药人才聚集的南阳理工学院,招聘效果非常好!”南阳汇博医疗招聘负责人满面春风。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要优先考虑了。咱们南阳可是医圣故里!”看着“八大宛药”产品展示和公益义诊温馨场景,大学生王菲的眼神中充满期待。
高校是人才富矿,始终是就业服务的战略高地。今年以来,我市密集开出“校园招聘专列”,将政策、岗位、服务“打包”送入高校。人社、教育部门协同联动,组织重点企业组团入校,举办行业、区域专场招聘会,释放大量契合高校毕业生专业的优质岗位。2024年至今,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10万余个;为2.8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实名服务(1次职业指导、1次职业介绍、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助力2.56万人成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0.39%,同时累计为1.42万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837.40万元。
『订单培训』 产教融合靶向赋能
作为医圣故里,中医药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我市的“金字招牌”。
记者走进南阳市杏林职业培训学校艾灸实训室,学员们正在这里专注练习艾灸手法。
“中医艾灸疗法传承班首批百余名学员还没结业,就被多家机构全部预订。”学校负责人介绍,艾灸师、中医康复理疗师等岗位月薪5000元左右。
面对市场对技能人才的渴求,“订单式”培训正成为连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坚实桥梁。我市持续推广“企业下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模式,努力实现“招生即招工、结业即就业”。
以中医技术为例,我市人社部门联合企业、协会及院校,开设艾灸师、推拿师等特色“订单班”,培训内容由企业深度参与设计,学员结业即上岗,实现“无缝衔接”。这不仅精准对接了康养产业用人需求,也为求职者开辟了高质量就业新赛道,让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就业优势。
近年来,南阳市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聚焦“7+17”重点产业链群(7个主导产业、17个特色产业)人才需求,设立“校中厂、厂中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2024年至今,全市累计培训取证7.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79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取证)29.6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66万人。截至2024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54.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1万人,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断提升。
『零工市场』 精准对接灵活就业
“我的植保无人机已经闲置一两个月了,再没业务,设备维护都成问题。”鲲鹏通用航空南阳分公司“飞手”刘贞购置了大疆T60植保无人机,主要在每年4月、7月参与植保飞防,业务结束后便面临设备闲置的困境。宛城区低空经济零工市场的出现,为她解了燃眉之急。“真是没想到,来到这里,半个小时就接到两单新业务!”刘贞兴奋地告诉记者,正值作业淡季,她拿到了光伏板吊运、清洗和大楼清洗等无人机业务,有效增加了收入。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为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多渠道就业,满足市场阶段性、季节性用工需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家门口就业服务为抓手,积极搭建对接桥梁,创新打造一批特色零工市场。宛城区低空经济零工市场应势而生,重点围绕无人机应用、低空经济等领域,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是全国较早以服务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为特色的零工市场。这一创新,不仅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精准对接平台,更通过“一县一特色”模式,推动零工就业从“零散化”向“品牌化”升级。
我市结合各县(市、区)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零工市场,同步发展线上平台,畅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渠道,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民生工程提供临时性、季节性用工支持,实现岗位与求职的“双向奔赴”“精准对接”。
人社部门以零工市场“小切口”推动服务下沉,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广泛宣传引导,营造“找活(用工)就到零工市场”氛围。目前,我市已建成1个诸葛英才市级综合性零工市场、21个县级零工市场,新建、改建223个零工驿站和2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采集劳动力信息380万人,完成求职者对接2.28万人、岗位对接1.5万个,使零工市场成为务工就业的驿站、创收增收的港湾。
『真金白银』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从“人才夜市”升腾的烟火,到无人机划过的苍穹;从药香氤氲的中医技能培训,到数据奔涌的特色零工市场——我市就业新版图正在多维时空徐徐展开。创新服务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从年初的“就业服务攻坚季”,到贯穿全年的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招聘活动,政府层面持续释放稳就业保民生积极信号,配套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降低融资门槛;落实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激励企业扩岗;强化困难群体“一人一策”帮扶兜底……政策工具箱系统发力,为全方位就业服务创新提供坚实后盾。
高位统筹压实责任链。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列为头等民生工程,建立“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2024年至今,争取上级就业补助资金5.09亿元。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探索推出“社保信用贷”(以社保缴纳记录为信用依据的无抵押创业贷款)。2024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3亿元,扶持创业1576人,带动就业超万人,支持3万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加力实施减负稳岗政策,打好社保费用“免、减、缓、返、补”组合拳。2024年以来,按照“优办快办、免申即享”原则,全市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25668万元、工伤保险费6215万元(总计约3.18亿元),发放失业金1.21亿元、一次性扩岗补助399.35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6122.59万元,有效缓解企业压力、提升市场活力。
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0家,入孵实体2715家,带动就业6.4万人。在镇平县玉雕产业园,返乡创业者王海涛凭借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将家庭作坊升级为现代化工作室,带动23名玉雕师就业。“政策及时雨解了我创业初期的资金之渴。”抚摸着刚刚完成的玉雕新产品,他感慨万千。
聚力破解结构性矛盾,持续优化就业生态。当政策精准滴灌产业脉动,当服务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南阳这座千万人口大市的就业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如同夜空中闪耀的灯火,温暖而坚定地照亮每一位奋斗者的追梦之路,稳稳托举起万千劳动者的美好生活,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民生根基。
从“人才夜市”的烟火气到无人机作业的新场景,稳就业保民生的南阳实践昭示:就业服务的创新密码,在于始终将群众需求置于首位——让招聘更便捷、让技能有价值、让灵活就业有保障。这套“多元服务+政策托底”的组合拳,不仅夯实了民生根基,更激活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全国就业服务体系创新贡献了可复制的“南阳经验”。(南都晨报记者 曹蕊)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倾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阳市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