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守护中医药文化瑰宝
□ 杨雪梅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时先后前往白马寺和龙门石窟,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一直流淌在中华文化主体意识的精神命脉中,守护着千年的文化之根与代际传承。牢记嘱托,南阳坚持传承守护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在保存、研究、发展、传播、转化与创新中得到全新开拓与升级。
从《伤寒杂病论》的经典传承到当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医圣精神与仲景经方思想流传千年得益于一代代文化守护者对经典的保护、担当与传承。如今仲景医学思想已深深扎根在中原文化的土壤中,并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变迁融入到中医文化与养生文化中,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健康养生理念。作为医圣故里的南阳承担着继承、传播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加大中医药发展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河南国医学院、医圣文化园和市中医院新院区三大中医药工程,打造中医药教育、文化、医疗体系。其中,医圣文化园以泛博物馆群落形式,将医圣祠、仲景书院、中药标本馆串联,打造成集文物保护、典籍收藏、文化展览、学术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球中医圣地、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
从政策护航到产业集群打造。南阳在全国率先设立政府序列的中医药管理局,出台《打造“全球中医圣地行”方案》,构建中医药“三医联动”体系;筹建河南国医学院,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设立2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产学研融合。在政府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南阳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与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在中药培育种植上实施宛药振兴计划,建设伏牛山——桐柏山中医药产业走廊,以“八大宛药”为核心,建成28个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全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品种达83种、面积195万亩,年产值80亿元,2024年突破450亿元,跻身全国中药产业30强城市。在中医药企业发展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宛西制药跻身2024年全国中成药工业综合竞争力50强;在艾草种植与加工上,以数字智能转化重塑传统工艺,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构建“四位一体”的融合型产业发展格局,推动艾草产业链全方位发展。
从惠民康养服务到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南阳把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起来,推广中医药+养生养老、食疗药膳、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建成多个省、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及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双万工程”通过开展家庭签约服务,打通县乡村三级诊疗网络,通过培养护工为居家老人提供康养服务;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积极推动仲景文化走向世界,创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发行《张仲景》邮票,出版《仲景祖庭》《走进医圣祠》《医圣张仲景》等系列文化作品;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仲景论坛、医圣拜谒大典等活动,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中医药文化爱好者参与,使南阳成为中医药文化输出的国际窗口。用“科技赋能、产业兴文”激活仲景智慧,仲景的辨证施治在当代养生文化的发展中,为全球文明互鉴贡献东方智慧。
不负嘱托,不忘初心,南阳在发展中医药中将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努力传承与守护好这一文化瑰宝。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让文化遗产更好走进公众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