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王林晓)5月12日,全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当天,内乡县余关初中以“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从精密的预案部署到两分钟极速撤离,从实战化场景模拟到沉浸式安全课堂,这场演练既是对校园应急体系的“全链条检验”,更是一堂覆盖全校师生的生命教育公开课。
未雨绸缪:织密责任网格,筑牢安全“防护盾”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为确保演练科学有序,学校提前制定《2025年春期消防疏散演练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责任细化到18个岗位:东、西楼梯口设“三级守护岗”;七八年级按“内侧外侧分流”原则规划路线,九年级直抵空地中央集合;12名楼层负责人全程盯守,确保“教师最后撤离、学生不抢不挤”。演练前,各班通过班会课系统学习“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低姿前行”等逃生技巧,班主任特别强调“厕所、操场等特殊场景的集合要求”,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闻令而动:两分钟极速集结,淬炼应急“真功夫”
上午10时,警报声划破校园上空,演练总指挥雷雅静老师一声“地震了”的指令,拉开实战序幕。全体学生双手抱头,躲藏于课桌下。随着一声“着火了”的指令,教学楼内,学生们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任课教师引导下按既定路线撤离:七年级从内侧、八年级从外侧有序下楼,楼梯负责人全程喊话“压低重心、脚步放缓”,转身台教师用身体组成“人形护栏”,严防楼梯拐角处拥挤。仅1分58秒,全校师生全部抵达教学楼前空地,各班班长跑步汇报人数,负责教师同步完成疏散计时——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演练,以“零失误、零拥堵”交上高分答卷。
以练促学:沉浸式安全课堂,拧紧思想“安全阀”
“今天的演练,不是‘演戏’,而是为生命‘上保险’。”演练总结环节,桑继川主任结合汶川地震救援案例,向师生阐释“0.1秒反应速度”的关键意义。随后,杨向全老师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一提保险销、二拔喷管、三握瓶底、四压把手”,门卫、寝管教师及寝室长分批实操,确保“小火会灭、初火能防”。
以练筑责:牢记安全三要求,践行应急三行动
副校长王虎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演练是对“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生动实践,提出“三要求”与“三件事”:一要读懂演练意义,明白安全绝非“纸上谈兵”;二要反思细节,知晓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三要践行承诺,让“应急力”成为终身能力。同时号召同学们做知识学习者、家庭小卫士、文化传播者,以实际行动织密安全网,让安全意识融入日常、护佑生命。
这场历时40分钟的演练,以“实战化、精准化、长效化”的鲜明特色,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献上了一份“安全答卷”——它不仅定格在1分58秒的撤离数据里,更印刻在全体师生“人人能应急、个个会自保”的行动自觉中,为平安校园建设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