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乡贤之力 赋能淅川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发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聚乡贤之力 赋能淅川汽车零部件产业新发展
作者:  淅川县工信局

四月的淅川,丹江春水潺潺,乡情暖意融融。在南阳市“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的热潮中,淅川县于4月5日召开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项目对接座谈会,以乡情为桥,聚乡贤之力,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场满载桑梓情谊的盛会,既是淅川盘活“归雁经济”的生动实践,更是南阳以人才链激活产业链的典型缩影。

乡情搭台:从“游子返乡”到“资源回流”的双向奔赴

座谈会上,淅川籍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与本土企业代表共叙乡情、共商合作,展现出“人才回归”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共振。北京华其汽车科技公司、河南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等机构与本土企业达成机器人减速器合作意向,计划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市场调研,这一创新合作模式,将外部技术资源与本土制造能力精准嫁接。正如南阳胶联时代减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红义所言,对家乡的深厚情怀成为企业反哺故土的内在动力,而淅川县组织参观本土企业、播放县情宣传片等会前安排,则让返乡嘉宾直观感受到家乡产业发展的脉搏,进一步激发了“把资源带回故土”的意愿。

产业唱戏:从“单点突破”到“链条协同”的升级路径

作为淅川县主导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已形成涵盖八大系列千余品种的产业基础。此次座谈会上,淅减公司董事长赵志军提出“加大县内零部件采购、推进本地化替代”的发展思路,上集镇、产投公司等围绕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作出承诺,清晰勾勒出“龙头带动—配套协同—集群发展”的路径。例如,淅减公司计划将低端产品委托本地小微企业生产,既为中小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又能聚焦核心技术研发,这种“以大带小、握指成拳”的模式,正是破解县域产业“小而散”难题的关键。与此同时,河南省新能源商会、岚图汽车等外部嘉宾带来的行业前沿理念,为本土企业对接新能源汽车趋势、拓展智能化赛道提供了新思路。

生态护航:从“政策供给”到“全周期服务”的效能提升

座谈会释放出鲜明的信号:淅川县委、县政府将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产业腾飞。从刘博部长强调的“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到刘建立县长部署的“破解融资难、用地难”具体举措,政策“组合拳”直指企业发展痛点。例如,金融中心探索化解“互保圈”风险,自然资源局提速土地报批,科技局完善“共享实验室”机制,这些举措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明确提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发挥电力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既彰显了优化服务的决心,也凸显了淅川在成本、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吸引更多乡贤项目落地筑牢根基。

启示:县域经济如何做好“乡贤+产业”文章?

淅川的实践为南阳乃至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三点启示: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常态化举办乡贤座谈会、乡情恳谈会等活动,将“乡愁”转化为“兴乡”动力,避免“招商”与“安商”割裂。

以产业为载体:聚焦本地优势产业链(如淅川汽车零部件、卧龙光电等)重构人才与产业的关系——不再局限于短期的项目引进,而是以乡情为内核、以产业链为依托、以服务链为支撑,打造“引才—聚智—兴业—兴城”的生态闭环。当越来越多像淅川这样的县域,将乡贤资源转化为产业升级的“金钥匙”,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必将凝聚起更磅礴的“归雁力量”。

编辑:淅川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