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枣园镇:五一再植‘绿补丁’ 劳模精神绿青山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枣园镇:五一再植‘绿补丁’ 劳模精神绿青山
作者:  李晓宁

  南阳网讯(通讯员:李晓宁)临近五一劳动节,镇平县枣园镇先主山上的油松林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山脚下绿化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里,护林员王正芳正给一捆柏树苗蘸泥浆:“明哲叔那会儿育苗用瓦罐,现在咱用营养钵,可这‘土法子’还得传下去。”


  “五三年开春,公社大喇叭喊‘向荒山要粮’,白明哲扛着镢头就上了先主山。”八十多岁的村民张云来蹲在护林房门槛上比划。当年三十八岁的白明哲带着绿化村和周边几个村庄的老少爷们,用草绳量山、石灰画线,把光秃秃的石头山划成棋盘格。“石头缝里栽树,得先凿‘鱼鳞坑’。”张老汉摊开满是老茧的手,“镢头楔进石缝,一撬一别,虎口震得渗血。劳模白明哲棉袄补丁摞补丁,还咧着嘴说‘给石头盖被窝哩’。1957年那一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林业大会,获得了全国特级林业劳动模范称号,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咱们村就因为这才改名叫绿化村。”那年月,他们在土谷山栽活四千多亩林子,硬是把“鸟不落”的荒山变成了“绿帐子”。


  现在踢脚山和先主山一带,还留着当年育苗的土垄沟。绿化村支部书记白荣合抬手指向先主山的西南坡讲到:“明哲老汉带领着大家伙在这片林荒地上,用镢头刨出一亩‘金窝窝’”,白明哲还跑遍附近十里八乡,采集松柏树种,插苹果、梨、桃枝芽进行嫁接,培育树苗。这手艺如今没断茬。如今在踢脚山下的育苗地,在镇上学过农艺技术的张庆春举着嫁接刀教村民:“以前山上种的这些树,那会儿还都是用土法嫁接,咱现在用塑料膜,但原理还是老辈人琢磨的‘劈接法’。”


  镇林业站站长肖红哲和年轻护林员小曲正用手机App记录树木坐标:“白爷爷要是见着卫星定位仪,准得说‘这物件中’!”白明哲的雕像立在先主山观景台,手里攥着半截松枝。清明时有人发现,像前摆着新育的油松苗,根须上还沾着湿土。“老话说‘前人栽树,后人歇凉’。”镇党委书记刘柯兵掸了掸身上的松针,“今年五一节,咱们要给踢脚山披上最后一块‘绿补丁’,让劳模精神在这青山头上万古长青。”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