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通讯员 刘建全)金龙腾飞庆盛世,花开富贵又一春。4月10日-14日,是内乡县显圣庙"三月三"传统庙会,河南省豫剧院青年团全体演职人员在副院长、青年团团长关效宇的带领下,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到显圣庙文化广场惠民义演。这是继去年洛阳豫剧一团送戏下乡之后,又一次深入基层为民演出。
送戏下乡、惠民义演是今年"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戏曲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增进人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加强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农村新风新貌,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豫剧,又名河南梆子,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戏曲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影响力超过地域,在中原大地及周边地区绽放着独特的戏剧魅力。它宛如一部活生生的百科全书,融合了河南民间艺术精华,包括丰富的说唱、民谣和传统小调,以及昆曲、吹腔、皮簧等各类声腔的精髓。经过百年的沉淀与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以其质朴深沉、情感丰富和浓郁的乡土韵味,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的咏史诗篇”和“中国的乡村歌剧”,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立起来的一个年轻文艺团体,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豫剧艺术的生力军。演员阵容庞大,文艺功底深厚,优秀人才众多,演出技艺高超,常年活跃在省内外广大城乡,为基层百姓辛勤演出,送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贡献重大,功不可没。这次来到内乡县演出,政治思想觉悟必将取得更大进步,演出技艺水平大大提高,与内乡宛梆剧团的演出交相辉映,从而在宛西一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次省豫剧院团再次送戏下乡,来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的显圣庙村。显圣庙村由“贫困村"脱贫摘帽后变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元代庙堂是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柏高大茂盛立村头,元代桌案国之珍宝、全国绝无仅有;“三月三”庙会承传延续至今。"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始于春秋,流传于汉代,唐朝以后盛行,绵延至今。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最早中国"的缔造者、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每年三月三,国家都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拜祖大典",这是绵延不绝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最好表现形式,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强国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喜逢三月三,全球华人拜始祖,在此演出大戏,都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好的传承、发展和永续。
内乡县系宛西重镇,古之菊潭。县域古为郦地,春秋为楚邑,秦始置郦县,内乡县之名始于隋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位置优越,交通便达,物华天宝、富饶可爱。古有"茂林修竹之地"、"桐漆之乡"、"中药材集散地"之美誉,今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县域"、"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中国戏曲之乡"等20多张国家名片,令人刮目相看:内乡古县衙、天心洞、桃花园、云露山、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天下第一团、全国文化先集集体"内乡宛梆"誉满全国,名扬天下;内乡戏曲文化博物馆全省独一无二;全县经济总量名列全市前茅。
据悉,此次豫剧院青年团演出的大戏分别是:《五女拜寿》,《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挂帅》,《血溅乌纱》,《三拂袖》,《红梅记》,《对花枪》,《白蛇传》,《寻儿记》,《折子戏专场》。使广大百姓尽情品尝这场文化大餐。
编辑:党文尉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央媒观豫丨《瞭望》:“河南一号”,天地协同守存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