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渠畔谋发展
“我们调研英雄渠,汲取本土思想营养,就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敢闯敢拼,拼出淅川新发展、新天地、新辉煌!”1月10日,在淅川县盛湾镇土地岭村英雄渠畔,淅川县委理论中心组成员们,看几十丈高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挂的石砌水渠,边凭吊修渠英雄,边谈英雄渠精神,大家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
“抠”出来的盘山天渠
位于豫鄂交界处的土地岭村,属石灰岩山区,地下水受岩性、裂隙、断层等影响,历来缺水。“淘菜水不能泼,澄清之后刷碗锅;刷锅水不能泼,澄清之后洗手脚;洗脚水不能泼,澄清之后给牛喝。”是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翻山越岭挑水背水,是土地岭人抹不去的深刻记忆。
1957年初,时任土地岭大队支部书记杨林禄与附近几个高级社商量,谋划从湖北修高山引水渠解历史之渴。当年9月,土地岭村出动1500名劳力,在白鹅崖、韭菜崖、橡子崖等“三崖九沟十八坡”处拉开阵势,鏖战修渠。
从开始测量到建成通水,两年时间里,先后3000余淅川儿女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15座山头,穿越10条深沟,架设40余个渡槽,开拓2个山洞,硬是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一条长16.5公里的盘山天渠,配套建设水磨加工厂、发电站,惠及两省周边4000余人。
“拼”出来的水清民富
六十多年过去,英雄渠水依旧流淌不息,敢想敢干、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创造创新的精神血脉也在淅川大地“生根发芽”,完成移民搬迁,确保碧水北送,打赢脱贫攻坚战,淅川人民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总不能为了咱自己,渴了北方吧!”在英雄渠精神的引领下,淅川16.5万库区移民毅然决然地抛家舍业,别土离乡,不讲价钱,不言回报;移民干部“把百姓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把委屈的泪水和辛勤的汗水化成满腔的热忱;各部门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确保了移民工作平稳高效有序推进。
移民要发展、百姓要致富、县域要崛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英雄渠精神再次成为淅川人民的“精神食粮”。
为了给大山里的乡亲开出一条致富路,老城镇马沟村党支部书记石清杰带头捐款,动员村民学习英雄渠精神,组成突击队,硬是从悬崖峭壁中开出了一条石头路。公路通,百业兴。马沟“荒山”变“果园”,漫山遍野的杏李带着乡亲们奔向小康。
在英雄渠精神的指引下,一年来,淅川广大干群扛稳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担,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奋力前行。汽车零配件、现代中药、新型建材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晶多多新材料产业园、龙鑫高性能锂离子负极材料等一批超10亿元的大项目落户淅川。城乡面貌焕发新颜,“玉”字形高速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五纵四横”路网拉开框架,南部水城和渠源新城规划有序推进。全域旅游创建经验获全省推广,“大邹庄”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环丹江旅游圈穿线成珠,县域发展阔步向前。
流不尽的“精神长河”
沉浸式体验调研,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
“学习党的二十大,弘扬‘英雄渠’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紧跟伟大复兴‘主心骨’;要赓续红色血脉,奏响拼搏奋斗‘主旋律’;要坚持发展为要,跑出转型跨越‘加速度’;要坚持生态为先,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要坚持人民至上,走好共同富裕‘赶考路’;要坚持底线思维,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要坚持自我革命,打好全面从严治党持久战。”交流研讨中,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弘扬英雄渠精神,锚定县委‘双九’战略,乘势而上抢机遇,开足马力搞建设,虎口夺食争项目,聚精会神抓产业,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让全县人民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淅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兴勇说。
精神长河,映照初心。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冲锋在前、吃苦在先,围绕“双九”战略实施、星旗同创等县委中心工作,发扬英雄渠精神,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新的辉煌。(全媒体记者 杨振辉 康 帆 申 东)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落幕 :南阳市首次设置考区 8个考点平稳安全有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