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坚持“四个结合”
激发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南阳市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工作简述
开发区作为县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去年以来,河南省按照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的总体思路,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实现开发区管委会“定班子、合机构、挂牌子、刻公章”。南阳市紧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迅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开发区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一、坚持“破旧”与“立新”结合,定好盘子,重塑“大部制、扁平化”组织架构
(一)广调研、明思路,高位推动开发区改革。一是全面摸清内情。深入县(市、区)进行调研,全面摸清我市开发区现状基本情况,掌握各开发区管委会规格、人员、内设机构、职能定位、承担社会事务职能情况和运营公司设立情况、薪酬标准、运营模式。二是广泛了解外情。组织市直相关单位远赴洛阳、长治、临沂等地考察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开发区改革经验,通过网络查询、电话咨询、沟通交流等途径广泛了解全国开发区改革路径,分析研究上海紫竹高新区“纯公司化”管理模式、北京中关村模式、沈阳开发区“政区并行”模式、无锡开发区“政区合一”模式,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我市发展实情的改革举措,形成《关于高新区体制改革及相关问题的建议》,供市委研究决策。三是成立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立市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决定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成立了市委四项改革领导小组开发区改革专项工作组,有力推动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二)先试点、再推广,稳妥推进开发区改革。一是坚持试点先行。推荐确定了西峡县、唐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省级“三化三制”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市委改革办、市发改委多次深入唐河、西峡调研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情况,并组织唐河、西峡等开发区赴山西运城、山东临沂等地学习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进经验。3月底前,《唐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西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印发实施,试点改革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改革全面推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改革,市委书记、副书记多次召开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务虚会、座谈会、推进会,研究具体改革事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出台《南阳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宛发〔2022〕10号),全面推开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为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遵循。
(三)重整合、简机构,创新管委会机构设置。一是整合优化开发区。坚持全市“一盘棋”,注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以“不做杂货店,要做专营店”为导向,统筹规划开发区空间布局、数量规模、产业定位,把原20个开发区整合调整为15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个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并确定了各开发区的名称、主导产业、空间分布、发展目标,实现了开发区管委会“定班子、合机构、刻公章、挂牌子”,完成了“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目标任务。二是精简内设机构。创新开发区内部管理体制,集约行政管理资源,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整合归并内设机构,精简综合事务部门,加强业务职能部门,提出各开发区机构设置意见,按程序报批开发区“三定”规定,促进机构设置简约精干。
二、坚持“减负”与“增效”结合,理清路子,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一)一剥离、一加强,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一是剥离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针对开发区长期存在的功能定位不清、偏离主责主业等问题,印发《关于加快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的通知》,将教育、文化、体育、民政、卫生健康等11类社会管理职能剥离至属地管理,全市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开发区已全部剥离。二是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以利于开发区管委会轻装上阵为目的,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管理职能,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
(二)建平台、强运作,培育市场化运营主体。一是成立开发运营公司,实现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各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成立管理运营公司,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财务分设,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开发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投资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二是实施市场化运营模式,做大做强运营公司。全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立的国有控股运营公司资产规模近300亿元。其中高新区的南阳高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2022年末总资产达 80亿元,净资产48亿元,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6.93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944 万元,税收贡献 9863 万元,带动税收7932万元。西峡县的宛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融资5亿多元,新征地600余亩,盘活低效用地 815 亩,建设重型装备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新建改建标准化厂房16万平米,招引入驻企业9 家,其中招引上市公司 3 家。
三、坚持“奖优”与“罚劣”结合,开对方子,全面推行“三制”改革
(一)严考核、强管理,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一是研究制定方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开发区改革的通知》,推进各开发区加快“三制”改革,各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方案已全部制定,领导班子任期制全面实施。二是明确任期目标。县(市、区)政府与开发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发区领导班子实行3年一个任期,领导班子考核以任期目标考核为主要依据,参考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结果,树立鲜明工作导向。三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根据开发区主要承担经济工作的职能特点,把熟悉经济工作、视野开阔、懂管理、会协调、年富力强、有干事创业激情的干部充实到班子中,选优配强管委会领导班子。
(二)定薪酬、重实绩,推行开发区聘任薪酬制度改革。一是实行员工全员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市人社局加强业务指导,出台《南阳市开发区员工全员聘任制实施细则》,实行“三个分离、双轨运行、档案记载”管理,各开发区印发员工全员聘任制等配套改革方案,实现开发区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二是实行工资绩效薪酬制,激发干事活力。各开发区自主确定人员薪酬水平分配办法,实行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对符合适用协议工资制、年薪制的“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实行特岗特薪。
四、坚持“放权”与“赋能”结合,打好牌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抓放权、激活力,全面赋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放权赋能。按照“按需下放、应放尽放”的要求,聚焦开发区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方面推进经济发展权限下放。召开市管开发区放权赋权工作会议,印发《南阳市市管开发区放权赋权工作方案》,向高新区、官庄开发区、示范区、卧龙综保区等下放121项经济管理权限,积极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管审批”。二是确保权限移交到位。制作赋权文件模板和放权赋权协议书,市直各相关单位按照“谁放权、谁指导、谁培训”的原则推进权限移交,确保开发区“接得住、用得好”。
(二)严统计、强分析,发挥考核评价激励作用。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开发区统计工作的通知》,制定《南阳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根据省统计局搭建的河南省开发区线上统计系统,建立开发区统计报表制度,严把开发区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做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数据收集、数据核实、量化考核测算等工作,从2022年2月份起,对开发区进行月度监测,由各开发区每月上报监测报表。
(三)抓核心、引项目,大力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一是推行“标准地”出让改革。土地是项目建设中的核心资源要素,为保障建设项目尽快落地施工,实现土地“即供即用”,各开发区深入贯彻“标准地”改革要求,聚焦亩产效益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服务效能提速,不断强化区控指标、用地约束和周期管理,积极探索实行“标准地+代办制”“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出让模式,“标准地”出让持续刷新历史新高。二是“区域评估”成效显著。制定“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各类开发区,创新评估评价方式,统一对区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洪水影响、文物保护(文物勘探)、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环境评价等9个评估事项组织实施区域评估,共享、免费使用评价成果。全市各县(市、区)累计对267.97平方公里未来十年发展区域启动了区域评估,已完成全部评估事项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