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豫西农村百年生活的历史画卷
——评臧建国长篇小说《祥云之下》
张银河
建国是近年来南阳文学界创作较为勤奋的作家,也是一位产量较高的作家。他从县直工作到乡镇,再从乡镇工作回到县直;他从普通公职人员到领导,再从领导到作家。经历过三十年农村生活、职场生活,磨炼出一种不畏劳苦、不求安逸、不负光阴的朝气和意志,为同时代南阳文学人树立了榜样。
读建国长篇小说新作《祥云之下》,感慨良多。小说通过豫西石寨村黎姓、龚姓、陶姓三代人的生活状态,用作家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上世纪后期至当今豫西农村的风俗史、社会发展史,辅以地方物产和时代特色,内容丰富,结构恢宏。
小说利用一个老寿星戴婆婆讲“瞎话”(传统故事)的情节,跟后面“二蛆”和“一身毛”上场,依此拉开村庄故事的序幕。接下来是三个家族为主的黎香禾、龚金彪、陶明义三个主人公和次姓荆辛芝等人的登场。继而,给读者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主人公黎香禾同龚金彪摔跤失败后,与命运和社会不断抗争。幼小年纪承担家庭劳动义务,青春期献爱心求婚失败,成家后修房盖屋繁衍后人,青石山上打井施善得不到众人理解,好在培养儿子上学考学成功,最终得到乡邻们认可。继而,享受政府改革开放后成果,从贫穷的山村转至城镇居住。同时,心系民生,时时不忘乡邻和家乡,活出了自我,活出了人生滋味。
在情节处理上,戴婆婆从头至尾显然是一个“村魂”,是一个在农村极端贫困下,用最简单方式讲传统故事,用以教化慰藉村庄几代人的心灵,最终在村人精神和物质生活转好的背景下,安然撒手人寰。
主人公黎香禾无论是前期打井,还是后期因村庄矿藏资源开发老井水被严重污染,违规操作闹出多条人命。从龚家几个女儿先是外出打工多行不轨,后又回乡开办饭店藏污纳垢,最终有人沦落有人觉醒等。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伏笔多有出现,始终如一没有离开主题,前头埋下的伏笔,最后遥相呼应。情节跌宕起伏,合乎情理。
小说《祥云之下》40多万字,共30个章节,书中前后出现人物不低于100多个,但真正出场最多的是黎氏家族的黎香禾及其三个儿子国虎、国豹、国龙和一个姑娘国红,龚氏家族出场最多的是龚金彪、龚向凡、龚天雷,陶氏家族出场最多的是陶明修、陶明艺等。其次,配角人物出场较多的是村庄上的老寿星戴婆婆、遝夫“一身毛”和“二蛆”。
作品通过故事情节不间断转变,把黎氏家族中黎香禾这个人物淳朴厚重、直爽坚韧、乐于奉献、教子有方、奋发向上的特点刻画得有血有肉,把龚氏家族中龚金彪、龚向凡、龚天雷无事生非、贪得无厌、唯我独尊刻画得真实可憎,把陶氏家族中陶明修、陶明艺,老于世故、精打细算、小农意识刻画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景物和动物鸟类描写方面,不仅有秀丽的山川田园,更有历史沧桑的长城寺庙,这些景色时常伴随着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有序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还可享受着精神和视觉上的盛宴。
在古今中外传世的文学作品中,许多都含有丰富的史料。作品反映的一些社会风俗、社会生活方式都可以作为正史的佐证。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导言》中写道:“法国社会将成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已。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社会上重要事件,结合若干相同的性格上的特点而组成典型,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也许能够写出一部史学家们忘记写的历史,即风俗史。”
著名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正是由于他查阅了那个时代的众多历史资料。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载:“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汉书·地理志》中载:“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南阳地区志·习俗》中载:“南阳民性淳朴……善于商贾,勤于农桑……乐善好施、邻里相助,吝啬、毁信和轻礼则遭人轻看与嘲笑。父母教育子女,以奋发向上、勤俭持家、孝敬老人为勉……日常生活中喜安居乐业、吃苦耐劳、不惹是非。”
以上这些现象,在《祥云之下》人物身上,分别得到了体现。
小说描写石寨村百姓往日生活举步维艰,多数家庭没有可以完全避风挡雨的房屋,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经常忍饥挨饿受冻等,当时有过事实存在。
小说描写石寨村百姓每个社会阶段,如何走过曲折艰辛的发展之路,由穷而富;由传统依靠农村农业,走向发展多种经济;由农村走向城镇,再用城市人的胆略和智慧,回头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显然,作家建国在查阅史料方面,下了足够功夫。
当然,小说《祥云之下》还有另一层寓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追 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