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杨营镇:田间那抹红,守护秋收冬种好光景​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镇平县杨营镇:田间那抹红,守护秋收冬种好光景​
作者:  仵星展

南阳网讯(通讯员仵星展)十月霜降,豫南大地菽浪翻金、麦种新播。在镇平县杨营镇的田野上,一场秋收冬种的“接力赛”正悄然进行。镇村干部们踩着露水、迎着晨星,把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化作田埂渠边的一锹一锄、一问一答。

清晨六点,草房梁村的田间指挥部已亮起灯火。镇包村干部小贾搓着手,在值班本上认真记录:“昨夜巡查未发现火情,今日重点巡查西片一百多亩地块。”这样的临时指挥部,在杨营镇的20个村都能看见,说是前哨站,其实也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但活儿一点没少干。正在督查的镇领导随手点开手机相册,几张照片记录着不同时段的坚守:“这是夜里十一点老王营村的巡查记录,这是凌晨五点半沙家村秸秆清运的现场。”通过点对点蹲守、片连片覆盖,将责任压实到了每一片田地。

在沙家村,村民老王熟练地开着自家三轮车,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穿梭,利落地将路边的秸秆捆扎装车。“这一片归我管,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一说大家就配合。”这套由群众担任清运员的“土办法”,如今已成为全镇推广的妙招。草房梁村支书算了一笔账:“划分责任区、聘请本村群众清运,比机械作业节省一半多费用,效果反而更好,群众对自家的事更上心。”以熟人社会的情感纽带化解治理难题,既降低了成本,又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各位乡亲,趁这几天天好,抓紧防除多花黑麦草……”村民微信群里,技术指导信息一个接一个。魏营村的田里,老农魏大爷戴着老花镜,小心地按指导配制药剂:“去年这块地杂草多,今年可得按专家说的提前防治。”不远处,镇农办张主任把课堂开到田间,正手把手教农户配药。从微信群的指尖指导到田埂上的面对面教学,杨营镇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将“藏粮于技”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杨营村的麦田里,播种机轰鸣而过,翻起阵阵新土。“这几天正是抢种的好时候,我们全家齐上阵!”一位大嫂擦着汗,眼里闪着期待,“盼着明年有个好收成。”放眼望去,田野宛如一幅生动的农耕长卷:收割机与播种机交替作业,金黄稻谷与嫩绿麦苗共绘丰收愿景。在这片热土上,收割与播种的接力,不仅是农时的延续,更是希望的传承。

夕阳西下,将田园染成了暖金色。镇村干部们的脚步声仍回荡在田埂上,他们的身影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他们用双脚丈量民情,以汗水浇灌希望,在日复一日地平凡坚守中,书写着为民服务的质朴篇章。当最后一垄麦种入土,当炊烟袅袅升起,这片土地沉淀下的,是汗水浸润的希望,是干群同心的温度,为这个奋斗的秋天写下了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