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玉雕惊艳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非遗技艺与职教成果交映生辉!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镇平玉雕惊艳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非遗技艺与职教成果交映生辉!
作者:  陈安定 王钰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于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大阪滨水梦洲世博园区举行,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汇聚158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参展。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中国馆,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成为展示中华文化、职业教育成果与非遗传承创新的重要窗口。

作为世博会中国馆系列活动之一,中华职业教育社于9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馆多功能厅举办“职业教育非遗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汇聚全国15所职业院校,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形式,呈现中国职业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成果。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参展单位之一,在主题展区重点展示了镇平玉雕《翠影叠环·镇平灵工》《碧玉佛首》《碧玉度母像》《黄玉金刚·镇安》《金缠玉缕·逸型》等国家级非遗大师作品,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内涵。

玉蕴东方:千年玉雕的非遗风骨

镇平玉雕历史源远流长。据《镇平县志》记载,其技艺由北京、苏州传入,宋元时期已初具规模,民间玉雕作品远销海外。1995年,镇平被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五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2008年,“镇平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

镇平玉雕博采南北之长,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也兼具苏扬派的婉约细腻,形成独特的中部艺术风格。其原料以南阳独山玉、新疆白玉、云南翡翠为主,题材涵盖花鸟、人物、走兽、炉薰、杂件等五大品种。

在雕刻技法上,镇平玉雕手法多样,包括线刻、薄意、圆雕、凹雕、俏色雕等,尤其以内雕和透雕为仵氏家族的传世手艺,展现出了极高的技艺水准与艺术表现力。

匠心育才:非遗传承与职教创新融合

在镇平玉雕的传承谱系中,仵氏家族尤为突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仵海洲,作为家族第五代传人,从事玉雕艺术5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仵大师已培养400余名玉雕人才,其中100多位拥有个人工作室,为镇平玉雕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作为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特聘教授,仵海洲定期与师生交流,将丰富的创作经验融入教学实践,对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学院毕业生还可进入仵大师工作室深造,实现技艺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校企合作、师徒相传的模式,有效推动了非遗技艺在职业教育中的活态传承。

聚力启航:精心筹备展现文化自信

为高质量参与此次世博会展示活动,南阳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罗岩涛一行于2025年6月11日专程赴镇平县调研指导职业教育非遗教学成果参展工作。

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珠宝玉雕学院的育人成果及拟选送世博会的非遗作品,听取了学院党委书记赵毅辉关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及备展情况的汇报,并与仵海洲等传承人深入交流。

罗岩涛对备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镇平玉雕作为国家级非遗瑰宝,参展世博会意义重大。作品创作与展示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讲好玉雕技艺背后的南阳故事、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主旋律,展示南阳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成果。

玉见世界:非遗技艺架起文明互鉴之桥

此次镇平玉雕亮相大阪世博会,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通过玉雕这一载体,世界观众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当代工匠精神的创新活力

镇平玉雕的精彩呈现,为2025大阪世博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中国色彩,也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了积极力量。

【参展作品欣赏】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