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产业也是如此。”南阳市人大代表张艳浩说。
镇平县石佛寺镇玉石智谷产业园的车间里,智能雕刻机嗡鸣着,玉石在数控刀头下渐显流云纹路。他站在一台设备前,沉浸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氛围中。
正是这份对“雕琢”的执着,让张艳浩把河南嘉豪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从作坊里“琢”进了现代化赛道。
2017年起,他引进创新型人才,组建了150人的技术团队,引入数字化设备,升级加工工艺。如今,嘉豪珠宝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纳税超千万元,连续获评“中国著名品牌”。
但张艳浩的视野并不局限于此。响应“镇平人建设新镇平”号召,他牵头引资23亿元建起产业园。眼下一期36栋厂房已封顶,3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从智能雕刻、文创设计到电商物流的全产业链,2024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预计年底入驻企业超百家,将成为推动镇平玉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他望着在建的二期工程,眼中闪动着光芒。
这份光,更多时候照在乡亲们身上。作为连续两届南阳市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路上,张艳浩留下一串串足迹:卢医镇军刘沟村等地,108名农民经他免费培训后上岗;82名学生收到他的助学金;捐建的15个“爱心超市”在村里落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探索的“产业+就业”扶贫模式,让玉雕刀成了“致富刀”。
镇平素有“中国玉雕之乡”的美誉,玉文化在这里传承千年。作为土生土长的镇平人,张艳浩对玉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常说:“玉石不仅是一种石材,更承载着中华文明。”
为此,他不仅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还积极组织以玉雕为主题的慈善拍卖活动,筹措善款8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他投资建设的珠宝玉雕文创中心,成为传承创新玉文化的重要平台,在这里,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融合,古老玉雕焕发出时尚魅力。
传承、弘扬、创新……玉文化深入了张艳浩灵魂,他时时都在想着玉产业的发展。在人代会上,他的建议《关于支持镇平玉雕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推动了省级非遗工坊建设,《关于加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议案》让玉雕技艺走进职业院校。
“玉性温润却坚韧。”张艳浩说,作为人大代表,就要像玉石一样,经得起打磨,担得起重托。
从作坊匠人到产业领军者,从企业家到人大代表,他用20年光阴证明:最动人的雕琢,从来是把初心刻进时代里。(全媒体记者 王好学)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爱我国防”线上知识答题掀起全民学习热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