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社旗县占地8万平方米的仿真花产业园自下半年招引落地和试运行以来,已吸引重庆、浙江、江苏、广东等7个省份18家企业签约入驻,为全县经济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不再困在办公室,有更多时间拉投资、看项目、盯进度,我们基层干部才能放开手脚、轻装前行,真正为促进乡村振兴做些实事。”社旗县郝寨镇党委书记常晓发自肺腑地感叹。和常晓有着同样感受的基层干部不在少数,这是南阳市为基层减负赋能带来的喜人变化。
为基层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自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以来,南阳市狠抓《若干规定》落地落实,探索制定实施《南阳市整治形式主义“二十减”工作清单(试行)》,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巩固成效,推动为基层减负由治标向治本深化,真正减到实处、减出实效,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减负—
压缩“水分”重实效
“严格精简文件,发扬‘短实新’文风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镇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亚春说,该县严格执行发文立项制度,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发文计划,严控临时性、配套类、分工类发文。特别是近两年收到的上级工作部署类文件,多数明确不再层层配套,为基层干部抓好工作落实腾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严把文件审核关,从发文源头上夯实基层减负工作基础,才能推动形成一切工作看实绩、抓落实的良性循环。“在公文审核过程中,我们做好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重点从‘形式合规性’向‘政策可行性、措施实效性’延伸,坚决杜绝‘为发文而发文’,确保每一份公文都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真正成为谋划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载体。”镇平县委办公室法规科负责人赵娅说。
让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这既是党中央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广大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在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开创新局的必然选择。
会议减了,文件少了,报表“瘦”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肥”了起来,终于能从电脑屏幕前走出去,把更多的时间和笑脸留给基层群众。“以前天天会议不断,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赶往会场的路上,现在会议少了、短了、更精简了,留给基层干部工作的时间多了。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危房改造和抗旱防汛等工作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常晓说。
减负,不仅是一场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更是一块政治担当的试金石。去年以来,南阳市把为基层减负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以贯彻落实《若干规定》为重点,自觉把减负工作放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局中谋划部署,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权责重构等系统性举措,推动为基层减负从治标向治本深化。
为深入落实中央、省级层面和市委部署要求,南阳市广泛征集各界意见,充分进行调研论证,坚持守正创新、靶向施治,探索制定了《南阳市整治形式主义“二十减”工作清单(试行)》,包括20个方面70条举措,并以此作为减负重要抓手,与《若干规定》贯彻落实贯通起来,紧盯基层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一项一项推动整改,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拼发展上,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一年来,从发文开会的审批管控到督检考事项的精简整合,从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到严查“数字里的花活儿”,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基层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全市上下一心、齐抓共管,严的态势不断强化,落实举措更加有力,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作风转变的良好效应持续显现。”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局长王雨说。
明责—
干好“本分”提效能
长期以来,权责不对等、转嫁压力、问责泛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把基层干部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办实事、解民忧,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必答题”。
“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是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镇平县委编办副主任张洁介绍说,该县围绕职能职责、发展定位、特色亮点、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5个重点精准发力,坚持“一乡一策”编制清单,全县22个乡镇(街道)平均基本履职事项110项、配合履职事项73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89项,进一步明晰了职责边界,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长期以来,“牌子多、事务杂、负担重”困扰着基层。南阳市坚持问题导向,运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建立摘牌减负“码上办”模式,将“摘牌”与“减负”融合,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挂牌”向“无形赋能”转变。
在淅川县龙城街道西湾社区,原本8个办公室挂满了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牌子64块,现如今这些牌子只剩下不到10块。牌子摘下,也是职责厘清。“通过规范职责清单、优化服务流程,社区干部的工作目标定位更加精准,更专注于服务群众。”西湾社区党支部书记石蕊说。
在龙城街道走访中记者看到,辖区居民门前都更换了全新智慧门牌号,居民只需打开手机扫码,就能快速获取社区网格员电话,同时门牌号上的二维码与社区智慧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居民在扫码后能便捷查询救助电话。一枚小小的二维码,为居民打开了便捷生活的新通道,让“幸福”触手可及。
既要做好“减法”破除桎梏,更要做好“加法”强化赋能。一年来,南阳市坚持减负与赋能并重,通过理顺基层权责配置、推动工作力量下沉、规范村级工作事项等手段深入推进治理强基,努力做到常态长效、标本兼治,让广大基层干部实现“轻装上阵抓实效”。
赋能—
增添“养分”激活力
找准症结靶向施治、深化治本赋能基层、久久为功聚力提气……一年来,全市上下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坚持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以实实在在的减负之效,焕发基层的活力与生机,让基层干部更有底气和信心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
如今,基层干部的工作群里清清爽爽,指令更畅通明晰,工作落实起来更高效、更到位。摆脱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困扰后,广大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走到群众身边,倾听他们的所获所感、所思所盼,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
“今年我们街道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离居民点更近了,群众来办事也更方便了。”淅川县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苏成全介绍说,为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指令精准传达、落地见效,该街道投资近200万元打造集智能管理、综合调度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推进全民阅读工程,依托45个便民阅读室,组织开展大讲堂、亲子“悦”读等主题活动;完善“龙城网格云”管理系统,全域安装27582个“智慧门牌”;通过“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会贯通,让基层矛盾在多元化协同中有效化解,实现治理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
“以前,每到季末、年末,我们都要忙于各种考核、检查、汇报材料,每年光文印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这一现象有了明显改观,报表数量大幅减少,填报频率也降低了很多,不用担心文印费用超支,还能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复印证件资料提供便利。”石蕊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社区干部下基层的频率提高了,每人每天最少能入户走访10户居民,还能有充分时间和精力组织居民开展村晚等文体活动,社区干部同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近了。
卸下“包袱”为的是担起担子。减负不是减责,而是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镇平县涅阳街道紫金城路社区人口密集,高层住宅区多,流动人口多,基层治理难度大。记者来到社区采访时,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玉海刚刚调解了一起持续一年多的邻里纠纷。为缓解两家矛盾,杨玉海前后入户多次进行调解,还驱车半个小时前往当事人的老家了解情况,终于将两个家庭的矛盾化解。“以前疲于应对各种会议、检查和上报材料,哪有时间处理这些事情。现在我们除了调解纠纷,及时排查修复辖区坑洼不平道路和堵塞的下水道,甚至有时间和人力精力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寒暑假托管服务,切实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我们也有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杨玉海说到此处,脸上不禁洋溢出笑容。
政务服务更优了、发展活力更足了、治理效能提升了……从乡村到城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一线听民声、察实情、办实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中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枷锁”被打破,换来的是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是服务群众的加速度,是干群之间愈发紧密的血肉联系。
基层减负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时之举,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新征程上,南阳市将持续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引导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深化科技赋能,努力书写“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的精彩时代答卷,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新成效推动副中心建设突破蝶变。(全媒体记者 段 平 通 讯 员 杨子高 苏艳艳)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第二十届玉雕文化节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美玉生辉迎宾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