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桑坪镇推出“板凳会”“饭场会”等农村社会治理新载体——“民声”入耳 “民生”落地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西峡县桑坪镇推出“板凳会”“饭场会”等农村社会治理新载体——“民声”入耳 “民生”落地
作者:  刘剑飞 章东丽

  “水通了!再也不用挑着桶找水了!”9月20日,西峡县桑坪镇石灰岭村70多岁的梅立显老人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脸上满是笑容。这一难题的解决,源于该镇推行的“板凳会”。

  

  “板凳会”是桑坪镇推行的一种基层治理载体,通过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围坐在农家小院的板凳上,以拉家常的方式收集民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种接地气的议事方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也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

  

  石灰岭村岭西两个组的吃水难题,就是在一次“板凳会”上被入村走访的干部得知的。之后,这一需求被镇政府迅速提上日程,镇农业中心立即抽调专人,联合村干部对供水线路展开“地毯式”排查,最终发现因公园广场建设填土造成水管堵塞,无法供水。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镇政府决定对水管进行改道,重新铺设400米水管,彻底打通供水“堵点”,让村民吃上“放心水”。

  

  桑坪镇立足实际,创新推出“板凳会”“饭场会”“大锅饭”“饺子宴”等基层治理载体,把议事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饭场边,让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堂,在拉家常中听民意、解难题。

  

  与石灰岭村不同,玉皇岈村的道路升级改造则得益于“饭场会”的推动。该村杨沟口环村道路狭窄、坡堰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村民在“饭场会”上反映问题后,大家当场商议解决方案,一致同意修固河坝、加宽道路。组长率先行动,拆除了自家存放4000多袋料的香菇棚,10多户村民纷纷效仿,主动拆除香菇棚、废圈舍,将场地无偿贡献出来,在群众的义务投工下,工程快速推进,道路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桑坪镇依托这些特色载体,建立“群众事大家议”协商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微调解”,充分发挥“警司访+”矛调会、风险矛盾研判会作用。如今,无论是饮水保障、道路修缮,还是邻里纠纷调解,都能在轻松的议事氛围中高效推进,既增进了邻里和谐,又提升了治理效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通讯员 刘剑飞 章东丽)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方城县:夯实基层党建根基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