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记者走进市档案馆,在泛黄文献、珍贵实物间探寻历史印记,还原南阳大地曾有的悲壮抗争,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重温南阳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展现的英勇无畏与使命担当。
抗战时期,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同志给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居家疗伤的战士骆鸿襄的亲笔慰问信。
市档案馆珍藏的31张侵华日军军事秘密地图,正是日本侵略者妄图吞并中国的铁证。这些地图清晰显示,1934年1月至1944年11月的近11年间,侵华日军先后16次精准测绘、印制南阳及周边地区地图,其蓄谋已久、步步为营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1939年11月,日军一个月内向南召县投放58枚炸弹。
档案记载的血泪史实,字字句句都在诉说那段苦难岁月:1938年2月至1941年2月的3年间,日军出动2000余架次飞机,对南阳实施200多次狂轰滥炸。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南阳籍爱国人士李静之创办的《前锋报》,积极宣传抗战。
面对外敌入侵,中共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彭雪枫在竹沟创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中共特别党员何基沣在桐柏组建“七七工作团”,这些英雄部队后来成为新四军的骨干力量,在华中抗日战场奋勇杀敌、屡建奇功。1939年,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南阳,为南阳人民抗日斗争指明方向、凝聚力量,让抗日烽火在南阳大地越燃越旺。
1934-1944年侵华日军绘制的宛属十三县31张军事秘密地图。
在党的号召与引领下,南阳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镇平各界成立抗日后援会,凝聚民间抗敌力量;南阳籍爱国人士李静之创办《前锋报》,以笔为枪传播抗战思想、鼓舞军民士气;“一甲一鞋”支援前线、劝募捐粮保障供给、踊跃征兵补充兵源,南阳百姓倾尽所有支援抗战;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小学师资培训班、义勇壮丁训练班相继开办,为抗日前线输送大批有生力量。整个抗战时期,南阳以伤亡45万余人的巨大牺牲、源源不断地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5年4月淅川县关防滩战役对日作战图。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精神是前行的力量。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信仰与精神。八十年岁月流转,档案馆里的每一份史料、每一件文物,都在提醒我们: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需要代代守护的珍宝。今天,我们铭记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告慰逝者,更是为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那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那种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情怀,那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南阳晚报记者 赵明禄 张玲 )
本版图片由赵明禄、张玲摄于市档案馆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9月23日 院士天团聚首南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