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脊梁 卫我山河——致敬南阳大地的抗日英烈们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不屈脊梁 卫我山河——致敬南阳大地的抗日英烈们
作者:  张玲

  “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他们用血肉身躯铸就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有关负责人,并根据相关史料和文献整理成篇,让我们铭记南阳大地上涌现的抗日英雄,牢记他们的不朽功勋。

  

  彭雪枫 


  骁勇善战名留青史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镇平县。他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日决心,骁勇善战,战功卓著,其军事行动有力打击了日伪军,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武装。1938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从河南竹沟出发,向豫东、皖北敌后进军,通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他积极收编地方抗日武装,使部队从最初的数百人发展到万余人,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抗日力量。

  

  首战告捷,揭开豫东抗日序幕。1938年10月,彭雪枫指挥窦楼战斗,击溃日军骑兵部队,歼灭日军数十人,缴获步枪、战马等物资。这是他率部进入敌后的首战,极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信心,为后续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巩固根据地。1939年至1941年,彭雪枫指挥部队在豫皖苏边区多次反击日伪军的“扫荡”和“清剿”。在商丘、亳州、永城等地,通过游击战、伏击战等战术,先后歼灭日伪军数千人,摧毁敌伪据点数十处,有效保卫了根据地。

  

  合编部队,增强华中抗日力量。1940年,彭雪枫所部与八路军南下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他任司令员,统一指挥豫皖苏地区的抗日武装。这一合编壮大了华中敌后抗战的军事力量,提升了对日伪军作战的协同能力,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军事支撑。1944年,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牺牲,用生命践行了抗日救国的信念。

  

  为了纪念彭雪枫将军,河南省镇平县、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如今,坐落于镇平县城北隅的彭雪枫纪念馆,总面积2350平方米,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花岗石基座上,使这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聪颖刚毅的光辉形象得以完美展现。在主体建筑展览馆,600余幅有关彭雪枫烈士戎马一生的珍贵照片,分作8个部分展览,再现了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

  

  郭以青

  

  抗日救亡播火种

  

  郭以青,1915年2月出生于南阳县桥头乡郭楼村(今社旗县桥头镇郭楼村),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郭以青回到南阳负责地下党全面工作。他指导建立了中共唐河县源潭镇支部委员会,筹备建立了中共南阳特别支部委员会。同时,他和中共党员袁宝华等学生党员一起,倡议并筹备成立了南阳群众抗日救亡团体——宛属平津流亡同学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此影响下,南阳妇女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群众抗日救亡团体相继建立,南阳大地掀起了汹涌澎湃、声势浩大的抗日浪潮。

  

  1938年7月,郭以青赴竹沟向省委汇报工作,中共豫南特委及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代表省委向南阳中心县委发出向西发展,开辟豫鄂陕边的工作指示。根据指示,筹建了豫鄂陕工作委员会,郭以青担任工委书记。通过周密细致的统战工作,使别廷芳反共气焰大有收敛,从而有效缓解了豫西南地区的斗争形势。1939年1月,郭以青任中共豫西南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3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途经南阳,郭以青和省委代表王澜西向刘少奇汇报了南阳的抗战工作。此时,郭以青兼任南唐中心县委书记。1940年2月,郭以青到南召县开展工作。4月,他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先后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2004年2月17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逝世。

  

  郭庠生

  

  从艺术先锋到革命英雄

  

  郭庠生,1911年出生于镇平县侯集镇。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庠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镇平民团司令部教导队,创作了《平型关抗日大捷》《东北抗日联军在长白山》等200余幅宣传抗日救亡的作品,激励了人们的抗战热情,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郭庠生在穰东一带抗击日军。沿途,他同进步人士组成宣传队,演出了《克敌荣归》《劝夫上前线》等剧目,鼓舞了广大官兵的士气。1941年,他赴湖北参加新四军,先后任五师洪山公学高级班指导员和汉川、孝感、黄陂等县副县长及联合办事处主任等职。1947年3月,他奉命向华北转移,途经信阳南柳林镇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转押镇平。敌人使用酷刑,但郭庠生坚贞不屈,写下了“不怕皮肉烂,但愿党性全,就是杀了我,还有后来汉”的豪言壮语。1947年11月15日夜,当解放军逼近镇平县城、敌人仓皇逃跑时,郭痒生惨遭杀害。

  

  许子和

  

  侠义柔肠勇护乡里

  

  许子和,1909年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同张树廉一起回南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创办“抗日战地话剧团”,曾排演《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的枪声》等七八个剧目,激励人民抗日斗志。

  

  1945年春,日军侵占南阳。许子和联系李宏合、陈金福、许文举等人,成立“宛南抗日游击队”,被选为大队长。同年4月14日上午11时,许子和得知日军30余人窜至玉皇庙,立即组织前往作战。当日军被包围后,他带头冲向前去,激战中他左腕受伤,但不顾伤痛继续向前冲去,又连中三弹,因伤及要害,壮烈殉国。

  

  游击队与日军作战的消息,很快传到周围村镇,一些地方武装纷纷赶来参战,听到许子和阵亡的消息,英勇投入战斗,至下午5时,全歼日军,战斗取得胜利。当时的《西安日报》《重庆日报》《湖北日报》都报道了许子和的英雄事迹。

  

  魏明伦

  

  血洒曹县壮烈捐躯

  

  魏明伦,1917年出生。魏明伦幼年受祖父教导,接受了革命思想。1935年秋,赴陕北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在日军的蚕食政策下,冀鲁豫根据地面临极端困境。为挽救危局,他化装深入日伪军驻地,侦察敌情,为军分区拟定作战方案起到了决定作用。此后,他亲率两个连,击溃顽固派汪怀密部,减轻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压力。1943年9月28 日,担任团政委的魏明伦在山东曹县反“扫荡”中,遭日军快速部队袭击,在战斗中壮烈捐躯。

  

  不能忘却的名字

  

  抗日战争期间,南阳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他们是葛季武、戴焕章、姜宗仁、仝中玉、阎普润、牛德胜、邰士芳、李静之、方德鑫、雒鸿襄、宋藩舟、李隐之、牟子翰、王善甫、吴承祖、张明河、贾在山、安伦、安道平、梁雷、王正朔、张树廉、王平、郭同昌、李西民、朱晓山、郑一俊、张英奎、张和宣、王金铎、孙占彪、刘启文、封中斌、程万鹏、白涛、李益闻、张景昉等。今天,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南阳晚报记者 张玲)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